台灣是一個經過多元文化洗禮的島嶼,我們受過荷蘭人的統治,也歷經日本長時間的殖民,更有來自對岸的客家、福建移民,還不能忘了有一群原住民扎根在此。
但時至今日,這些歷史,我們只能在課本中閱讀,大多也只是些皮毛,真正的歷史,存在於那些街角巷弄、高山越嶺,你,有沒有想要一一去探尋呢?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了解台灣五條揉合了人文歷史、自然風景的古道吧!
阿塱壹古道
位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的阿塱壹古道(又常被寫為阿朗壹),全長約 7.2 公里,已經有 100 多年歷史。
阿塱壹是排灣族安朔部落的舊名,意思為「廣大的事物逐漸縮小」,早在漢人拓墾這條路段前,原住民就已經將阿朗壹古道路段視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少原住民族如卑南族、排灣族、阿美族都曾在此遷徙、出草。清朝時,台灣有八條東西越嶺道路串連台灣東西部,其中一條從恆春通往卑南,稱為「琅嶠卑南道」,總長約 203 公里,而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阿塱壹古道就是其中的一段,沿著海岸而行。
不過後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為了防止美軍從牡丹灣登陸,遂把古道路基炸毀,以致目前僅存屏東縣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到台東縣界塔瓦溪約四公里海岸的路段可通行,但也因為長時間受到軍事管制,古道保留原始風貌,成為台灣原始地質地貌的代表。目前阿塱壹古道已被設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若要前往記得要先申請入山證、團體解說員。
- 阿塱壹古道
- 長度:7.2 公里
- 耗時:約半天
- 特色:原始海岸森林景觀、瀕臨絕種的竹柏、恆春福木、綠蠵龜、椰子蟹等珍稀物種
- 申請:需至屏東縣政府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申請入山證,也要一併申請解說員,團體 20 人以下,解說員一日費用為 3,000 元。
安通越嶺古道
安通越嶺道以花蓮縣玉里鎮安通溫泉區為起點,終至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全長約 13 公里,是台灣第一條橫跨花東海岸山脈的步道,更是清朝到日治時期重要的經商、通婚、傳教之路。
在清朝時,當時因為「開山撫番」的政策,提督吳光亮下令開闢越嶺道路,試圖治理花東一帶的原住民。不過這條路後來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僅於開山撫番,因為安通越嶺道的出現,使得阿美族與平埔族的通婚更加頻繁,同時也成為西方基督教傳教士深入原民部落傳教的必經之路,更是當地居民在日治時期時走私漁獲、菸草躲避日警的運輸道路。
隨著台灣道路運輸系統的完善,安通越嶺道也隨之荒廢,但卻又因為觀光業的興起,讓這條充滿歷史軌跡的古道重新被整修,重見天日。安通越嶺古道分成東西兩段,東段較為陡峭,部分路段需要拉繩攀爬通過,如果不想走東段,可以從西段上山,到第二觀景台後折返。
- 安通越嶺古道
- 長度:13 公里
- 耗時:7 小時
- 特色:林相原始,且有久遠的歷史痕跡。
- 申請:無
中之關古道
因為八八風災,封閉十年之久,中之關古道終於在 2020 年重新開放,讓不少人抓緊機會探訪這條百年小徑。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更有效的控管原住民,大規模沒收原住民賴以維生的獵槍,導致原住民(布農族)走上抗爭之路,布農族人將根據地設立於現今南橫公路一帶,其中最大的據點位於荖濃溪對岸的玉穗山,而玉穗山的對面就是中之關。日本政府為了箝制布農族人,決定從六龜到關山開闢關山越嶺道,全長 171 公里,是台灣最長的古道,而中之關古道就是當中的一小段,約 3.5 公里。
中之關古道西起南橫公路中之關(臨 105 線 20.5 公里)到天池(臨 105 線 25 公里),這條古道路線平緩,坡度不大,且有木棧道設置,很適合單日輕健行,還可看到中之關駐在所遺蹟,遙想當年布農三雄拉荷阿雷、阿里曼西肯兄弟與拉馬達星星共同奮戰抗日的事蹟。
- 中之關古道
- 長度:3.5 公里
- 耗時:2 小時
- 特色:可觀賞中之關駐在所、木炭窯遺址,還可沐浴於紅檜林間。
- 申請:無
- 注意:台 20 線南橫公路臨 105 線 0k 至 25k(梅山口至天池)實施交通管制,每周二、四不開放通行,開放日的上午 8 點至下午 1 點可入山,3 點前人車要淨空不可過夜。
馬胎古道
位於新竹尖石的馬胎古道是以前泰雅族馬胎部落對外唯一聯絡道路,也是早期泰雅族人與漢人經商貿易的重要道路,不過後來竹 59 線義梅道路興建完工後,馬胎古道也跟著沒落。
一般來說,大家會習慣把馬胎古道跟南坪古道一起走,因為這樣可以形成一個 O 形路線,而且總長不長,還可以順便遊歷內灣老街。如果搭乘火車到內灣站下車,可以先上南坪古道,再接著走馬胎古道。馬胎古道有一棵著名的百年茄苳樹,樹冠層上有非常大的鳥巢蕨佔據,樹幹的粗度約三名成年人環抱。而古道上的單索吊橋也是知名景點之一,走上搖搖晃晃的吊橋,可以想像從前泰雅族人可是必須每天走過這裡到外面採買、上學呢。
- 馬胎古道
- 長度:2.3 公里
- 耗時:2.5 小時
- 特色:巨大百年茄苳樹、單索吊橋、竹林
- 申請:無
樟之細路
最後一條要介紹給大家的古道是大名鼎鼎的「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是一條主要沿著台三線,北起桃園龍潭,南至台中東勢,全長四百多公里的國家級長程步道,這條步道沒有出現過在台灣任何地圖上,直到政府與民間共同發起,以手作步道的形式慢慢的將這條步道重建出來。
樟之細路英文名 Raknus 是泰雅族、賽夏族語中「樟樹」的意思,Selu 則是客語「細路」的發音,即小徑之意。樟之細路主要位於台三線內山,這裡過往茶業興盛,樟腦寮繁多,還有炭窯、礦場,只不過隨著時代演進,許多產業逐漸沒落,且人口外移嚴重,人事已非,過往的客家聚落、原民部落有些已經瀕臨消失。
千里步道協會串連起沿線社區,把過往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翻出來看,並實際走訪探勘,詢問在地社區耆老,把路一條條找出來,讓台灣人得以走在山徑間深入了解桃竹苗中山區的歷史文化軌跡。走在樟之細路,時而在山裏頭,時而置身於人聲鼎沸的市集,將人文與歷史、自然揉合在一起,得以深刻體會健行的意義。
- 樟之細路
- 長度:400 公里
- 耗時:7-10 天
- 特色:客家聚落、原民部落、漢人開墾遺跡、自然生態
- 申請:無
首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