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自由潛水方式的水下攝影,得面對變化莫測的大海,更考驗下潛技術,與此同時還得拿著沉甸甸的相機拍攝,光想像就覺得難。下集我們針對水下攝影的技術層面探討,透過王威智的專業經驗,跟大家說明水下攝影的難度以及價值所在,如同他一再強調的,「我想讓大家看到水下照片的價值」。
從自由潛水跨足水下攝影,王威智並非一開始就慣於拿相機拍攝,他跟朋友借來 GoPro,下水前按下錄影,把水下的任何變化都錄下來,上岸後再傳到手機挑選喜歡的畫面,用截圖方式呈現出靜態圖像。「我覺得對於想要研究水下攝影的人來說,這是很好的方式,因為你無須一口氣砸太多錢買設備,可以先摸索找出你喜歡的水下畫面,而且對於沒有特殊需求的一般人,用 GoPro 就足以拍出很棒的照片」,靠著這個方式,王威智慢慢地找到他與被攝物的連結,也更知道何時該按下快門。
水下的每一瞬間
接到案子後,王威智會去找尋合適的拍攝地點,而且一定會場勘,從海況、能見度、光線角度等等都要考慮在內,他說平常能見度高的海域,不見得隨時都能保持良好的能見度,還是得下水看看才能知道海況的真實樣子,他就曾經經歷過前一秒能見度極高,下一秒混濁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況。
長期定居綠島,王威智特別享受秋冬之際的大海,有別於大家認知中秋冬不適合潛水的觀念,王威智解釋,「冬天雖然東北季風很強,但是相對人很少,西南面反而可以下水,加上綠島有名的潛點在西南面,夏天吹西南風反而不好下水。」
大海裡隨時都有不同的情況可能發生,「有時拍一拍突然一群魚游過來,我就會趕快叫模特兒擺姿勢,因為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或是突然找到一束光從海面上打下來,也很適合按下快門」,談到光束,像是開啟了王威智什麼開關,他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他曾經拍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就是趁太陽在正上方時拍的,而且要從某一個角度捕捉才拍得到,所以等了一下才能拍到這張照片,看起來就像是有一個人要跳進深淵,光束讓畫面的律動感更強,而且大家都想不到,這張照片其實是由水面上往下拍的。」
一點都不簡單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水下攝影面臨的挑戰比起陸地攝影要高出許多,除了海況、環境的問題,器材更是得耗費攝影師巨大力氣,「我的相機加防水殼還有其他東西整組十公斤,我要揹著相機,帶著浮球、蛙鞋下水,光是要把相機拉下海就不是那麼簡單,因為要對抗浮力,同時還要穩定角度到按下快門。除此之外,我帶著客人去拍照,我就要確保對方的安全,所以我除了拍照還得照顧客人,時時戒護,整趟下來真的很累人。」
水下攝影是 360 度的事情,不能只從特定角度思考,而且也不是只能從水下拍,從水面上往下拍也是一個方式。王威智進一步說明,「因為水下有浮力,所以很難定點拍攝,加上每個人的下潛方式、下潛能力、下潛速度都不一定,要搭配好需要提前演練。此外,跟著游一邊按快門的過程也會有很多預料外的畫面,水下往往不會只有一個角度,加上勘景主要都是從水面往水下看,在下潛過程也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視角能跟模特兒搭配,所以我常常說水下作品構圖看緣分。」
除了攝影師自己要克服的問題以及環境的各種變因,王威智說模特兒的自由潛水技術也是影響照片成像的一大關鍵,「讓我拍照的人我都會要求最好有自由潛水證照,或是已經有很豐富的自由潛水經驗,原因在於他自身的安全,以及拍攝的順利。一張能表現出故事的照片,被拍者當下一定也會是很享受很放鬆的,不會是緊張害怕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肢體上的表現也是照片的一部分,也是我認為一張照片連結很重要的部分。」
▲王威智下水帶的傢伙,SonyA7R3、Sony16-35GM、INON z330、Nauticam 防水殼、Weefine 持續燈。
為了讓大家理解水下攝影的難度,王威智特別挑了上面這張照片解釋:「這張照片是一個自由潛水員在綠島的鋼鐵礁穿梭,但仔細看你會發現照片的右方其實是礁底,左方是水面。拍這張照片的深度大概 27 米,在這樣的深度潛水員都是處於負浮力的狀態,所以在移動過程中必須克服浮力,讓自己身體盡量保持直立。當我有了這個拍照想法後,我找了一名能力非常好的自潛教練一起來完成,潛水員在這樣的深度絕對需要有一定的能力,甚至是需要受過訓練並有一定的柔韌性。水面上則配置兩名 safety ,一名戒護攝影師,一名戒護潛水員,在下潛前與 safety 的溝通重點會是時間規劃和在水下接應的時間。」
「在水面上溝通好構圖之後,我們規劃了移動方式跟路線,我們前後以攀繩下潛,下潛至 25 米,再由側邊進入礁內後由 no-fin 的方式穿梭整座礁,穿梭過程攝影師與潛水員都必須閃避礁內的珊瑚、海扇、鋼條、輪胎,潛水員則還需要保持動作協調,控制表情,攝影師則要在閃避過程中預測構圖的位置,時不時就要在水下衝刺。」
「一張水下照片裡總是有著很多的意義,大部分的連結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察覺,潛水員與攝影師得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詮釋著在這之前累積的能力、情緒、緣分、經驗、感受,一口氣的肢體表現和一口氣的畫面呈現,對攝影師與潛水員來說就像各自的一場水下表演。當你試著去了解一張照片的背後付出心力,你就更能明白一張水下照片的價值。」
到底想透過照片說什麼才是重點
曾多次前往菲律賓科隆、薄荷島學習潛水,王威智也看過國外海底的絕美景像,像是水底下有變溫層,往下潛反而會感覺到更溫暖;也有讓人驚呼連連的各種稀奇魚類、珊瑚。相較起來,台灣海底景像如何呢?「坦白講,我覺得台灣水下樣貌完全不輸國外,尤其是綠島、蘭嶼的海域,水下非常美」。
我們似乎太習慣瀏覽國外美景,卻忽略自己生長的國度就有大自然的驚奇之作,王威智希望可以透過照片,告訴全世界的人台灣有多美,他說這就是他的照片想說的話。
強調照片要有連結的他,為了拍出能說故事的照片,王威智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像是他曾找朋友去魚塭拍照,只因為他很好奇魚塭水下的模樣(但時間難以安排,還沒真的付諸實行);他看到綠島的港口因為颱風損壞,正在整修,作業期間那附近的海水能見度瞬間降很低,珊瑚礁上都是一層泥沙,還得用手撥開才能看到珊瑚,於是他興起紀錄水下施工過程的想法,可惜才剛開口詢問能否拍攝就被拒絕了,儘管他再怎麼表示自己不是環境保護團體也不是公部門,對方就是不讓他下水。
「當然我也可以為了賺錢帶很多人下水,在同一個景點、同一個角度反覆拍,但拍這些照片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自己比較在乎的」
王威智說他以前對於別人的人生背景沒有太大興趣,但自從開始做水下攝影,他會想要好好認識眼前這個被他拍攝的人,到底對方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說給他聽,對方想透過鏡頭傳遞什麼,從接洽拍攝,王威智就會與對方暢聊相處過後,如此到水下拍攝時,兩人就不會像是陌生人一樣,更了解彼此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曾有人對王威智說照片沒辦法說故事,現在他要用他的照片說故事給大家「看」。
※延伸閱讀:情願獨樹一格也不隨波逐流,只願拍出心有共鳴的照片-專訪水下攝影師王威智 (上)
圖/王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