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回顧:走進中央山脈的核心:南三段橫斷 (上集)
離開太平溪源營地後繼續向南,前往南三橫斷的第二座百岳-內嶺爾山。高度逐漸突破三千公尺,擺脫了夏日的炎熱。中央山脈在內嶺爾山附近轉折向西,東面的山脈就只有海岸山脈,也因此 3,275 公尺的內嶺爾山雖然高度不算高,卻可以飽覽美麗的花東縱谷,視線越過海岸山脈甚至可以看到蔚藍的太平洋。
▲從內嶺爾山望穿花東縱谷與太平洋
我們轉折向西,下到鞍部後一路上爬到馬路巴拉讓山,雖然未列名於百岳,馬路巴拉讓山擁有 360 度的極致環景,除了丹大和內嶺爾兩座百岳外,往西沿著中央山脈稜線可以一路望到遙遠的義西請馬至山。
過了馬路巴拉讓山西峰後,我們在地理上跨越了花蓮和南投的縣界,來到了南投縣信義鄉。義西請馬至山就跟從馬路巴拉讓山頂眺望一樣的遙遠,從鞍部爬上去,走過無數個假山頭。由於太平溪從南邊的向源侵蝕,上義西請馬至山的路上充滿著崩壁和斷崖,這算是南三橫斷中較為辛苦的路段之一。登上義西請馬至山,南三的第三座百岳,回頭望向風起雲湧的山稜和崩壁,很慶幸自己是在這般好的天氣下登頂。
▲往義西請馬至山的路上,見太平溪向源侵蝕形成的崩壁。
中央山脈再次回到南北走向,但過了義西請馬至山後並沒有比較輕鬆。經過斷稜東、西山,山如其名,並不好惹。崩塌的路線改了又改,即便腰繞過斷稜西山還是得面對大片的崩壁。這一路上都沒有就近的活水源,堪稱南三橫斷最缺水的路段。水袋的水位線逐漸下降,通過驚悚的地形讓交感神經不斷興奮,口乾舌燥更加重飲水的需求。過了斷稜西山以後,離下一個水源點只剩下眼前的山頭-裏門山。時間悄悄地進入傍晚,我們在跟夜色賽跑。裏門山並不難爬,但一路都是上坡。走了一整天的路都還沒好好補充能量,走起來有點力不從心。我們有的共識就是不摸黑,於是,在保有一些存水的情況下,我們在離裏門山頂不遠的一個懸崖處紮了營,明天一早再前往水源。
▲斷稜西山
▲腰繞斷稜西山一路崩塌
不想摸黑倒也不是提前紮營的唯一理由,即使裡門山在身後,這個營地仍然有近 270 度的環景,帳門打開就能看見群山環抱的無敵晚霞和晨曦,這不就是愛山人夢寐以求的景象嗎?
第五天的早晨,叫醒我的不是手機的鬧鐘,而是從帳簾的透進來的美麗晨曦。我們輕裝爬上了不遠的裏門山,展望在南三橫斷也算是數一數二好的,和馬路巴拉讓山一樣都是 360 度。拔營打包後,我們沿著 3,300 公尺的稜線往北走,標準的南三路線會往西北下切,前往丹大溪營地,我們則是往東下切,下到一個沒水的乾溪溝後再翻過一座山,感覺上繞了一段路又多爬了一個山頭,但在後面等著我們的,是另一段永生難忘的記憶。
▲裏門山懸崖營地的晨曦。點擊圖片看大圖。
▲在裏門山懸崖邊紮營
身上的水幾乎已經見底,走上了稜線後,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條是一路爬到 3,280 公尺的小山頭,然後再下切。另一條捷徑是直接沿等高線腰繞,但東側是一片傾斜的大崩壁,沒有任何拉繩(見下圖)。此時每一段上升對乾渴的喉嚨都是滿懷抱歉。為了避開滑落的風險,我還是一路爬到了山頂。待我站立就定,放眼望去,眼前的山谷是一片不可思議的景象!藍綠色的丹大溪在山谷中蜿蜒前進,兩岸是平坦的谷地,再往下游是陡峭的山脈。以台灣這種地形起伏很大的海島,在高山上看到這麼大片的平緩水流相對少見,岳界稱作「童話世界」。美景通常能夠吸引我大部分的注意力,但這次更抓住我目光的是-無窮無盡的丹大溪水!目標明確鎖定後,我開始朝水源狂奔,除了幾次拍照外,我的雙腳幾乎沒有停過。很快地下到溪邊,我把背包放下,取出廣口瓶和濾水袋,加入寶礦力水得粉後就是一陣狂飲。這絕對是十天下來最好喝的水,沒有之一。
丹大溪兩岸可以紮營的地點很多,搭好帳篷後還很早,我們把今天剩下的時間全部獻給這夢幻的童話世界。沿著丹大溪的下游往北走去。河道逐漸變窄,兩旁的大山距離越來越近,然後我們進入了峽谷。此時還有藍天,陽光從樹林中照進峽谷。藍天藍、白雲白、灰石灰、青苔青、綠水綠…此乃我至今見過台灣最美的景象。
溪水的水位高低不一,多處是溯溪等級的,甚至還有大瀑布。我們走了幾次高繞的路線,但高繞的頻率越來越高、離河床也越來越遠,路徑也越來越不明顯。考量到午後雷陣雨和折返時間,我們沒有走到原本預訂的九華瀑布就先行返回營地。
▲童話世界前面山頭的崩落斜坡
▲從高處俯瞰童話世界
到目前為止,我們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在營地都沒有遇到其他人,整個童話世界甚至完全沒有手機訊號,完全與世隔絕。喝著甘甜的溪水,吃著美味的港式臘腸皮蛋煲飯,感受溫暖的野火。在山上,就是能感受到這種最基本需求被滿足的快樂。
平常的我鮮少能夠好好睡上一覺、好好慢慢吃頓飯、把手機丟到聽不到鈴聲的距離外。事情總是一件接著一件,有時候還沒完成又有下一件。這種忙碌充實的生活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樂在其中,但相對地,要從中獲得快樂,必須要付出更多非勞力上的付出,這和山林中得到的快樂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能夠交替獲得兩種快樂與滿足,夫復何求?
文、圖/方世宇
方世宇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雖然可以重複幾間餐廳一直交替吃,卻酷愛新鮮的事物。從大學開始就熱衷於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從詳細規劃到沒有計畫。不是很在意要享受一頓美食、住上一間豪華旅館,卻執著於多走一步路多看一分風景。在 2016 到 2017 年間完成了為期 319 天的拉丁美洲 18 國旅行,並在 2018 年完成為期 82 天的登山徒步旅程。從一個連台灣百岳都沒爬過的登山生手,愛上了世界各地的登山徒步路線,登上了南美洲、非洲以及歐洲的最高峰,造訪了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的基地營。至今遊歷七大洲七十餘國,走過世界上百條步道、縱走路線與山峰,包括環白朗峰步道、格陵蘭北極圈步道、厄瓜多與秘魯的印加古道、阿根廷馬駝鹿山環線、玻利維亞瓦伊納波托西峰、新疆慕士塔格峰、尼泊爾島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