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最怕遇到抽筋或是拉傷,雖然可以在登山前先設取足夠的電解質跟鈉,但經常不知怎搞的,肌肉還是猛然的抽筋,而且抽筋過的部位很容易再度抽筋,影響接下來的行程。
繼上次跟大家分享登山習慣釐清,物理治療師謝牧潤也提到了預防、緩解抽筋的重要性。
① 快要抽筋別緊張
「抽筋就是肌肉輕微拉傷,如果覺得快要抽筋,就要趕快停下來休息」物理治療師提醒,快要抽筋時切勿緊張,尤其是大腿,快要抽筋前會有肌肉抽動感,此時應該要停下來休息,輕輕拍打抽筋的部位,也可以輔以單點按壓,物理治療師特別強調不要用揉的,因為這可能導致已經肌肉拉傷的部位微血管破裂而造成瘀血。物理治療師分享,他會冷靜下來,告訴自己放鬆,透過大腦傳遞訊號給抽筋部位的肌肉,讓緊繃的肌肉自行放鬆。
▲登山到一段落,不妨利用彈力球或是網球,幫助肌肉放鬆。例如可以放在大腿下方,前後滾動按摩肌肉。
② 預防扭傷慎選鞋子
一般來說都會建議登山穿著中高統登山鞋,因為穩固的中高筒設計可以幫助穩定腳踝並防止扭傷。但應該也不少人看過許多人直接穿著雨鞋就上山,甚至比較資深的登山客往往習慣一雙雨鞋打天下。
物理治療師謝牧潤提醒,雨鞋比較軟,對腳踝支撐力不夠,雖然可以加護踝,但跟專業登山鞋的保護程度相比還是有差。此外,因為雨鞋底較硬,穿雨鞋通常都會加鞋墊,原本加鞋墊是為了讓行走更舒適,但如果加得不好,腳在雨鞋裡容易移位,走路就更有機率扭到。所以物理治療師建議登山新手不要從雨鞋開始穿起,待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再來考慮穿著雨鞋登山。
③ 學會基本貼紮發生小意外也不用怕
貼紮在各類運動中都很常見,但在登山界比較少看到有人會貼紮上山。物理治療師認為,學習基本貼紮技巧,可以作緊急處置,也可以提升登山效率。他以自己曾發生的意外為例,曾在八通關古道不慎滑落邊坡,當下直覺右腳腓骨應該骨折了,於是緊急用運動白貼作腳踝固定,並搭配嚮導帶的強效止痛藥,又接著走四天。回到市區後,他立刻掛急診,照了 X 光,果不出其然,右腳腓骨骨裂。他表示,如果自己不會貼紮,應該就要叫直升機救援了。
貼紮除了應付這種比較重大的意外,對於肌肉拉傷、抽筋也可使用,貼紮的貼布就形同一條額外的肌肉,提供額外的力量,所以物理治療師強烈建議山友可以學習基礎的貼紮,讓登山過程更有效率。至於要如何學習貼紮呢?大家不妨報名相關課程,實際動手做會更快上手。
▲謝牧潤物理治療師自己上山前會在雙腿做加強貼紮,穩定肌肉。
在家就能做的肌耐力訓練
登山仰賴的不僅是心肺耐力,更需要全身多處肌肉的幫忙才能順利上下山。前一篇文章提到,登山可以善用之字形走法,減少股四頭肌的壓力,反過來說,要增強股四頭肌的強度才能爬得更輕鬆、不容易受傷。
物理治療師謝牧潤提供三個可以在家訓練下肢肌肉強度的招式:深蹲、分腿蹲、單腳 RDL。
深蹲
深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姿勢正不正確非常重要,如果姿勢錯誤,不僅無法訓練到股四頭肌,還可能造成膝關節受傷。
- 雙腳打開比肩膀寬一點,腳尖朝外
- 雙手抱拳在胸口位置、膝蓋不可超過腳尖
- 想像有一把椅子在後面,屁股慢慢往後坐並一邊蹲下,維持 5-10 秒
- 夾屁股回到原本位置
訓練部位:股四頭肌、臀大肌、小腿肌等等
進階訓練:可手拿啞鈴或壺鈴增加訓練強度
▲Step 1:雙手抱拳在胸口位置,雙腳打開比肩膀寬一點,腳尖朝外。
▲Step 2:想像有個椅子在後面,屁股往後坐,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要蹲多低視個人能力而定。
分腿蹲
分腿蹲較深蹲需要更大一點的活動範圍,訓練前請先空出一定空間。分腿蹲是很多女生想讓臀部、大腿更緊實的招數之一,但對登山人來說,分腿蹲可以有效訓練股四頭肌還有小腿肌群,而且可針對單腳強化訓練。
-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 雙手抱拳在胸口位置
- 單腳向前跨出成高跪姿,後腳腳跟離地
- 後腳跪下但膝蓋不碰地
- 利用前大腿的力量站起來
訓練部位:股四頭肌、小腿肌、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
進階訓練:可兩手各拿啞鈴或壺鈴增加訓練強度,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
▲雙手抱拳在胸口位置,前腳跨出高跪姿,後腳膝蓋不要碰地,可撐個 5-10 秒再換腳。
單腳 RDL
如果要訓練平衡感、軀幹的穩定度,單腳 RDL 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不過此動作需仰賴平衡感,如果難以做到,可以一手輕輕扶著穩固的家具進行。
- 雙手抱拳在胸口位置
- 前腳微蹲,後腳伸直騰空往後伸展
- 注意前腳膝蓋不要往內彎曲,應與腳尖成一直線
- 如果發現身體很難維持平衡,前腳彎曲幅度可以減少一點
- 保持此姿勢約 5-10 秒,再回到原本位置換腳
訓練部位:股四頭肌、小腿肌、下肢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