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段橫斷,更正確來說,應該稱作「東郡丹大橫斷」,是中央山脈最偏遠的縱走路線。起自瑞穗林道,終於郡大林道,沿途經百岳六座,超過三千公尺的山峰十餘座。海拔低至 1,300 多公尺,高可達 3,600 多公尺,沿途多崩壁、起伏大,沒有任何山屋,堪稱是台灣正規路線中難度最高的一條路線。
台灣雖然是個面積不大的島國,但要在 140 多公里寬的狹窄土地上,從海平面的台灣海峽和太平洋之間塞入三千多公尺的山脈,這是全世界少有的景象。
瑞穗林道的路況算好的,除了過紅葉溪車子要涉水外,到 19k 前路況大致良好。林道的修築,除了要克服這些地形外,每年還要遭受大雨帶來的侵蝕。沒有日治時期和民國早年的林業支持,坍方的道路難以修復。
▲瑞穗林道的大理石峭壁
登山口離我們越來越遠,卻也讓這美麗的山林得以喘息。
我稱這裡作螞蝗森林,這種蛞蝓般軟黏的生物會悄悄地掉到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開始狂飲你的熱血,等到你發現牠時,牠往往已經脹似一團肉球,肚子裡的鮮血足夠讓他飽上好一陣子了。雖然被吸了一些血沒什麼壞處,好好照顧傷口多無大礙,但螞蝗留下的抗凝血物質卻讓衣物沾染了鮮血,壓了好久才止住。
▲螞蝗森林(瑞穗林道)
睡在林道工寮大概是十天來最不舒服的一晚,前人留下的垃圾、食物,讓我們得一直受到老鼠的騷擾。南三橫斷的登山口在瑞穗林道 34k 附近,海拔高度約 2,530 公尺。台灣雖然是個雨量豐沛的海島,但因為地形起伏劇烈的關係,高山水源(尤其是活水)並沒有那麼容易取得。上路前有一項重要的功課要做就是標記水源,如果走高繞路線的話,過了登山口,下一次遇到活水已經是太平溪東源的事了。
比起危險又沒有展望的鐵線斷崖,我們選擇高繞到沙武巒草原的替代路線。這條路線要歷經兩次高繞,最高上到近海拔 3,000 公尺,然後一路陡下到 2,300 多公尺的太平溪東源。然而,上到沙武巒草原後,往後的路盡是開闊的大景,中央山脈的層層稜線盡收眼底。時值盛夏,兩次高繞加上炎熱的天氣,這一路爬上來精力也消耗不少。這一山區應該許久沒有下雨了,沿路上前人標記的看天池全部都是乾涸池,沒有撐到太平溪東源就會面臨斷水的危機。
▲沙武巒草原
▲乾涸的看天池
兩次高繞後,我們一路下切進入樹林,接上了傳統南三的路線,黃色菱形的反光牌導引我們到太平溪東源。溪溝裡的石頭充滿著青苔,落差也很大,每一步都得當心滑倒,碰觸到沁涼的太平溪水那刻,我心裡只想著「我要狂飲」!太平溪東西源在這裡匯流成太平溪,翻過一座落差不到 20 公尺的小山丘,就到了西源,也就是我們第二天的紮營點。我們獨享了十天南三橫斷的山林,每個營地都是包場,陪伴我們的,只有草木鳥獸。
▲太平溪東源
離開太平溪西源又是無止盡的陡上,落差有六百公尺。南三雖然算是個成熟路線,但比起許多熱門的路線,還是相對比較少人走的。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可以走在清楚明顯的路跡上,但在上到稜線前,叢生的植物卻也足以遮蔽腳下的路徑。這種天氣長褲太熱穿不太住,水母褲太薄又會被刺的嫑嫑。我們的足跡垂直劃過等高線,一路陡上到一片大石壁前的營地才趨緩。緊接而來的是令人心痛的火燒林。幾個月前的一場火橫掃了這片山林,光禿禿的焦炭箭竹與被環燒的巨大喬木,訴說著經歷的這場災難。這種幾乎不可能一天到達的偏遠山區,發生了森林大火實在很難控制。
上到了稜線,巍峨的丹大山出現在眼前,這是南三橫斷的第一座百岳,橫看成嶺,宛如屏障,名列台灣九嶂之首。下切太平溪營地的路沿著山壁腰繞,叢生的林木悄悄地勾走了我的外套,這一來一回尋找外套,拖延了行程近一小時。太平溪源營地海拔約 2,850 公尺,是一片開闊的綠地,也是南三橫斷最大的營地。這裡是太平溪西源的源頭,水潭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夢幻的藍綠色。
▲太平溪源營地與盧利拉駱山
▲太平溪源
搭起帳篷後,我們輕裝出發撿丹大山。從太平溪源營地開始,這裡才正式上到中央山脈的主稜。沿著主稜線往東北去,撿下了第一座超過三千公尺的山頭-盧利拉駱山,標高 3,175 公尺。午後通常都是雲霧聚集的時候,早上還能看到整片藍天的丹大山,此時已經風起雲湧,山頭若隱若現。
沿著主稜線繼續往東北走,山勢越來越壯闊,南面被太平溪西源的其他源頭侵蝕,形成大片崩壁。危險的地形往往很壯闊,我們小心翼翼地往上爬,越過幾座假山頭,終於來到南三段的第一座百岳-丹大山,標高 3,325 公尺。
▲上丹大山途中的峭壁
山頂是一片白牆,我們一直期待傍晚的撥雲見日。然而,每當雲霧好像要被吹散時,下一波雲霧又從另一側的山谷湧上來,白牆終究沒有被突破。沒有日照的山頭即便在夏天也會變得相當寒冷,再加上回去的路程其實不短,我們掙扎了很久,最後在五點半左右決定出發下山。劇本總是這樣演的:下山的途中,雲霧開始散去,視野開始開闊。沒有人會因為這樣返回山頂,畢竟白牆也是登山的一部分,所以每個人看到的山頭不同,心境也不同。我把腳步放慢,欣賞美麗的稜線和山谷,覺得山神還是對我挺好的。(未完待續)
文、圖/方世宇
方世宇 (右)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雖然可以重複幾間餐廳一直交替吃,卻酷愛新鮮的事物。從大學開始就熱衷於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從詳細規劃到沒有計畫。不是很在意要享受一頓美食、住上一間豪華旅館,卻執著於多走一步路多看一分風景。在 2016 到 2017 年間完成了為期 319 天的拉丁美洲 18 國旅行,並在 2018 年完成為期 82 天的登山徒步旅程。從一個連台灣百岳都沒爬過的登山生手,愛上了世界各地的登山徒步路線,登上了南美洲、非洲以及歐洲的最高峰,造訪了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的基地營。至今遊歷七大洲七十餘國,走過世界上百條步道、縱走路線與山峰,包括環白朗峰步道、格陵蘭北極圈步道、厄瓜多與秘魯的印加古道、阿根廷馬駝鹿山環線、玻利維亞瓦伊納波托西峰、新疆慕士塔格峰、尼泊爾島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