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 2019 年正式解禁山林,開放全台 81 條林道,加上近年的登山熱潮,還有燒得正旺的 Outdoor 風,越來越多人往山裡跑,像是要靠祖先庇蔭才抽得到的雪山山屋、台灣最高峰玉山等等,都是戶外人的熱門首選。可是人跡所至的地方,就會留下垃圾,山上也是如此,山屋、營地旁總會看到不該出現在山上的遺留物。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長期關注台灣戶外環境與生態的荒野保護協會,與我們聊聊山上垃圾的問題,還有你我如何盡一己戶外人之力,保護山林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是台灣一長期關注永續環境、生態保育等議題的民間組織,成立於 1995 年,期望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甚至全球的荒野保護工作。
劉=劉月梅 (荒野保護協會第八、九屆理事長)
陳=陳慧諼 (荒野保護協會編採志工)
艾=艾格 (OUTSiDERS 編輯)
山上連電視機都撿得到
OUTSiDERS:山上什麼垃圾最多?
陳:不同海拔高度的山看到的垃圾都不一樣。以郊山來說,垃圾種類最繁雜,寶特瓶、菸蒂、塑膠袋都是很常見的垃圾,在溪邊常見遊客停留或烤肉留下的塑膠或紙類製品垃圾,還有很多紅白塑膠袋綁起來一包一包的,裡面裝的可能是便當盒或是吃完的早餐包裝袋,另外就是事業廢棄物或是道路施工的丟棄物資。而郊山三角點週遭林間,還特別容易看到俗稱「小白花」的衛生紙(可能是擦汗或是在樹叢間上廁所使用遺留)。
中級山以上,因為人煙罕至,垃圾量相對來說不會那麼多,不過像新竹、苗栗山區的露營區或鄰近部落還是能看見可觀的垃圾,如果該地有種植經濟作物則常見農作相關垃圾,如高麗菜葉及農藥罐等,還有燒不乾淨的垃圾。至於高山,山徑上比較少看到垃圾,垃圾主要集中在休息點周遭,如廁所、水源地、山屋及生過火的營地,種類以衛生紙及塑膠製品為大宗。在一次南湖淨山活動中,我們還在雲稜山屋附近箭竹叢裡撿到用過的衛生棉。
▲桂竹筍的殼剝下來直接丟在林間,旁邊還有竹簍,仔細看照片上方甚至有個裝著垃圾的塑膠袋掛在樹枝上。
劉:我們在執行山林行腳計畫時碰過兩次很有趣的經驗,一次是到復興鄉拜會公所,清潔人員說要去鄰里收垃圾,結果有少數居民竟然說不用收,只要丟到溪裡,下游的人會收。
另一次是我們拎著大包小包撿來的垃圾,經過一處民宅,門口的老爺爺看到就關心我們,還很好心的要幫我們把垃圾處理掉,我們把垃圾交給他後,順便問「請問一下,這些垃圾你要丟哪?」沒想到老爺爺竟回說要往邊坡丟,我們嚇得趕快把垃圾拿回來。
▲更多的竹簍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曾到大霸尖山淨山的資料顯示,山上最常出現的垃圾前四名分別為:糖果紙、衛生紙、菸蒂、塑膠碎片。
OUTSiDERS:那有什麼垃圾讓你們永生難忘嗎?
劉:太多了,像長度約與手臂等長的針、滿坑的手搖杯、河床上的啞鈴,真的是什麼都有。我們上次去小坪頂,山區道路看起來很乾淨,但紐澤西護欄旁灌木叢底下都是垃圾,甚至我們還撿到年年春的瓶子,裡面還殘有農藥。我們實在不敢想,如果這些農藥罐破了,農藥流到山坡下,那些植物該怎麼辦?也不知道下面還有沒有更多農藥罐。
陳:三年前我去五寮尖,下山途中就看到山路旁堆滿「電視機」,還有廢棄的床墊、沙發,雖然堆放的地方可能是某戶人家的地,但是放在那邊算不算垃圾,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五寮尖登山步道上竟然看到成排電視機堆放在一側,而且感覺放很久了也沒有相關單位去清理。
補充說明一下,在某些山區,遺留了日治時期或是光復後國民政府林業伐木留下來的器械、生活用品,最多的就是酒瓶,很多酒瓶感覺都很有年代感,但這算垃圾嗎?我覺得這些是極珍貴的文化資產,應該被當作時代的文物處理,可是被丟棄在荒郊野嶺,就成了垃圾。喔!我日前才在八仙山伏地索道終點站斜頭角撿到一瓶明星花露水的空瓶呢!
▲中級山常有過往日人設置的駐在所,當初遺留下來的建築早已殘破不堪,更留下時代的垃圾。圖為八通關越嶺古道華巴諾駐在所。
垃圾不帶下山,小心黑熊進屋覓食
OUTSiDERS:你們覺得一般人對於「垃圾」的定義有沒有什麼錯誤認知?
陳:像我自己會爬山,也爬百岳,在山上看到很多衛生紙跟果皮,曾問過山友為什麼不把這些垃圾帶走,山友回:阿這些不是會分解嗎?其實 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長年溫度低,不要說衛生紙,就連果皮都很難分解,更不用說塑膠物料分解周期需四、五百年,在分解前早已對環境造成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也常宣導,「帶什麼上山,就帶什麼下山」,你都願意揹好吃的食物上山了,隨手把包裝紙及垃圾帶下山真的不難。
艾:先前還發生過台灣黑熊闖進山屋找食物的事件,把山屋內的鐵櫃撬開,疑似要找食物吃。
陳:對阿,所以上山隨身帶著一個塑膠袋或是任何袋子,把在山上產生的任何垃圾都帶下山,果皮、廚餘都一樣,不要留在山上。
OUTSiDERS:除了帶塑膠袋裝垃圾,有沒有其他對山林更友善的建議?
劉:我們之前就在討論,其實可以鼓勵大家購買友善環境的產品,政府也可以多多支持這類產品,給予標章。而抽菸的人可以帶個「集菸袋」,隨手把菸蒂帶下山。
陳:現在很多人跟團爬山,如果跟團,也可以慎選愛護環境的團,有些比較有環保意識的商業團,會在出發前宣導無痕山林的觀念,也會落實不留垃圾的措施。如果找協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垃圾永遠撿不完,要源頭減塑,人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協助撿拾垃圾清理環境。
▲果皮算垃圾嗎?果皮隨意傾倒在樹林間,會孳生蚊蟲,還會發出酸臭味。在高山上雖然不容易腐敗,但會吸引野生動物覓食,進而改變動物的習性。
滿坑滿谷的垃圾,兇手是誰?
OUTSiDERS:就你們觀察,山上的垃圾大多源自哪裡?
劉:在我們山林行腳期間,我們觀察到幾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麼山路旁邊坡這麼多垃圾?我們合理懷疑是清潔隊員在清掃路旁落葉時,用吹葉機把落葉跟垃圾一同吹到護欄縫隙下所致,這是我們實際走過道路勘查後得出的結論。至於這些垃圾來自哪裡,一部分是大家隨手往車窗外一扔留下來的,另一部分就是當地居民或甚至非當地居民把自家垃圾拿去路旁丟。
我們也看過政府用鐵圍籬把垃圾圍起來,要大家不要隨意傾倒垃圾,但那個垃圾量很明顯不是一般人所丟棄的,所以我就去查法規,是否大量集中的垃圾是來自蓄意丟棄呢?怎麼說呢?根據《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政府可以委由民間環保業者清理廢棄物,業者會有一定的配額可以將收集來的垃圾送進焚化爐燃燒,但須繳交焚化費用。法規也提到,若垃圾需暫存則要設置廢棄物貯存場,且設置規範嚴格,須防止廢棄物汙染到河川、土壤、地下水。
一旦民間環保業者的垃圾量過多沒地方放,也無法送進焚化爐燒,就有不肖業者動起歪腦筋,在山區隨意找個地方傾倒,沒被發現就算了,就算發現也很難找出是誰丟的。
陳:在去年年底北橫行腳聽復興鄉公所清潔隊分享,曾在水蜜桃旅遊旺季期間在拉拉山清出了 1500 袋垃圾,1500 袋欸!這數字我永遠都忘不了。
▲某地公所為了落實垃圾不落地政策,將垃圾回收箱架高,但清運人員只負責回收箱裡的垃圾,不會處理掉在地上的。
台灣的山真的很美,但山林不會自己製造垃圾,我們都該努力做到「帶什麼上山就帶什麼下山」,否則當垃圾進入到生態系循環,最終吃下肚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下次上山別忘了帶一個塑膠袋把垃圾都帶下山喔!
圖/荒野保護協會
☞ 荒野保護協會官網
☞ 荒野保護協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