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午後的山林小徑是天真爛漫的鄰家少女,那闌夜的星河則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仙女,僅萍水相逢就足以使人三月不知肉味。自然之美總令人不禁想將每個片刻都捕捉下來,夜景更是如此。加拿大著名的自然攝影師 Peter Baumgarten 說道「在(白天)黃金時段拍攝時,光線變化之快,常常讓我感到倉促。但夜景攝影使我放慢腳步,讓創意能不斷地自然湧出。」因此,他為讀者整理出了四點有關戶外夜景攝影的小技巧。
相機:Olympus OM-D E-M1X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設定:ISO2500、f/2、15s @ f/2
| 位置
在攝影中,位置的選擇顯然很重要,在夜景攝影中更是如此。除了需要在晴朗的夜晚進行外,遠離城市光害也是必須的。戶外天氣觀測在國外可參考 Clear Outside,國內則可參考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山區和平地之天氣略有不同,則可以參考山區之降雨量、白天雲量及雲種、紫外線指數、氣壓來評估天氣;而光害指數在國外可參考 darksitefinder 網站,在國內則可參考親子觀星會整理之數據資料。不過攝影師 Baumgarten 提到一點,要拍出完美的夜景照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也需要人和:「前景決定了你的成敗。」尋找有趣的前景可以增加整個作品的特別性,如腐朽的樹木、奇特的石頭、破舊的老房子、能倒映的水面等等。
相機:Olympus OM-D E-M1 Mark II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設定:ISO1600、f/2.8、8s @ f/2.8
拍攝夜空時,在前景上保持一致的照明非常重要。Peter在18公尺外架設了一個可調光的LED燈。
| 光源
為了照亮為作品增加深度和個性的前景,Baumgarten 使用了多種光源。他說,手電筒或前照燈其實就已經夠用,但像這樣的聚焦燈可能會讓照片中的某部分過曝,因此他通常更喜歡使用散光,例如低能量 LED 燈,或甚至是新月發出的微光。當然他也有推薦使用的簡易的光源「Screen Flashlight 這款手電筒 app 使我能夠選擇燈光的顏色並調節亮度。」也建議新手在一開始多多嘗試,找到更適合自己風格所需的光「一張成功的作品,即使需要花費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打光,那都是值得的。」
相機:Olympus OM-D E-M1 Mark II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
設定:ISO1600,f/1.8、20s @ f/1
| 相機與對焦
如今,大多數相機,包括 iPhone,都可以拍攝出不錯的夜景照。但是要拍出 Baumgarten 那種清晰、超細節的高解析度照片(絕對值得掛在牆上的那種)確實需要像 Olympus OM-D E-M1 Mark III 這樣專業級的相機,除了強大的降噪功能,還有更大的光圈。基本上他都是以最大光圈,f/2.8 或更大,白平衡設在 3600 – 3800K,ISO 通常為 3200,快門速度約 20 秒曝光,來拍攝他的 RAW 影像(最原始未經任何處理的拍攝檔,包含攝影時之設定數值)。Olympus 這台相機獨創的 Starry Sky AF 功能使相機能夠在夜晚準確地自動對焦在星星上。若是一般的手動對焦,則先將光圈開大、ISO 調高,再手動調整對焦環,讓星點清晰(不是轉到最底,要自己看畫面來判斷)。若當地有遠光源的話,可以先使用自動對焦到此光源,再把 AF 轉成 MF,不過切記,在這之後不能再動到對焦環,否則又要重新對焦。拍螢火蟲也是依此類推,只不過將對焦位置從星星或遠光源換成對焦到螢火蟲飛行位置後方的主體。
相機:Olympus OM-D E-M1 Mark III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
設定:ISO3200,f/1.8、15s @ f/1.8
Baumgarten 使用 Screen Flashlight 為前景打光,並向後站立約 10 英尺,使用最暗的設定曝光 15 秒。
| 鏡頭
Baumgarten 常用 Olympus OM-D 系列相機,並用廣角鏡拍出可同時捕捉天空和前景的鏡頭。他的裝備庫包括 Olympus M.Zuiko 7-14mm F2.8 PRO 變焦鏡、M.Zuiko 12mm F2.0 定焦鏡、M.Zuiko 8mm F1.8 Fisheye PRO 和 M.Zuiko 17mm F1.2 PRO。所有這些鏡頭都配有可集更多光的大光圈,還減少了彗星像差(一種影像誤差,這是一些透鏡固有的缺點,使光離開光軸的點光源,例如恆星出現扭曲,看起來有尾巴),使影像中的星星更清晰。
相機:Olympus OM-D E-M1X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設置:ISO2000,f/2、15s @ f/2
不一定每張照片都照亮前景,偶爾使用剪影的效果也格外吸引人。在曝光過程中記得保持靜止。
| 享受過程
除了穩定的光線外(白天室外容易因天氣和時間而有很大的光影變化)讓 Baumgarten 對夜景更為著迷的原因是:沒有人群和讓人分心的事。他熱愛夜晚的寧靜,也享受在暗夜中體驗戶外,但也意味著必須對環境更有警覺性。他建議在白天時就到拍攝點場勘過數次,確定知道自己到達那裡的路線,並且知道任何可能發生的危險。裝備絕對不能馬虎,才不用在享受拍攝之餘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失溫,即使是臺灣,山區氣溫也常降至零度左右,而且畢竟寒晝可能只是很冷,但寒夜則是足以致命的。他會先將夜景拍攝之幾種設定組合存到手動模式的個人化設定,這樣就不必一直脫下手套來操作相機「為成功做好準備。」Baumgarten 說道。
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晚上 6 – 9 點,乾淨的溪流旁是觀賞螢火蟲翩翩飛舞最佳的環境條件;若對星空更懷有憧憬的話,釘選臺北天文館的天象預報,2020 下半年立馬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