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歷險記》中,我們跟著(身材還沒走鐘的)Brendan Fraser 直搗地底世界,誰也沒想到那裡遺留著遠古時代奇珍異獸的失樂園;而在人類史上,又流傳著許多關於地下世界的傳說:原始部落的聖地、遺落的世外桃源、外星人的連結之地……太多的未解之謎讓人們對這些神秘的洞穴趨之若鶩,Reuter 兄弟即是穿梭這些地底洞窟的洞攀探險家。
Reuter 兄弟 Ethan 和 Ian 從小就身於大自然中,對他們來說,探洞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再自然不過的。而除了洞攀探險家以外,Ethan 還是位洞穴攝影師「我們嘗試創新,而非拍攝那些已被使用的題材。」Ethan 手持他的 Nikon D610,配著 14-24mm 的鏡頭,最大光圈 2.8(光圈值數字越小,鏡頭的進光量越大,其數字界於 1.4 – 16 之間)他的相機在弱光環境下確實很不錯,但是在洞穴中何來的光呢?Ethan 在嘗試了 LED 手電筒和數個 Nikon 閃光燈後發現,原來舊式燈泡更適合洞穴環境「我真的很喜歡舊式燈泡,尤其是耗損到一定程度的那種。它們不像新燈泡一般明亮,所以才能在洞壁上照出柔和美麗的光線。」於是 Ethan 現在探洞時都會在身上帶些小燈泡。
「我喜歡嘗試捕捉在洞穴中探險的那部分。」比起其他部分,他更專注於繩攀,所以 Ethan 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繩索上完成的,這就是他最喜歡的探洞方式。「就像阿拉巴馬州最有名的一個山洞 Stephens Gap,我敢說,就算沒去過,也一定很多人看過他壯闊巍峨的那張照片。但是我喜歡在洞裡垂降,享受那種過了好幾個小時,探到一個沒有人到過的地方,那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但沒有人知道這裡是多麼美,甚至可能根本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
對 Ethan 來說,洞穴探險的吸引力在於,當他在地底下時,根本無暇去想那些有的沒的,他必須時刻確保自己的安全,也就是說,可以暫時遠離生活中的那些壓力。而洞中世界也非常美麗而寧靜,讓他能夠放鬆徜徉在平靜之中。
不過,現在看似在洞窟中暢行無阻的 Ethan,也曾對洞穴中狹窄的空間心生焦慮「我猜現在是習慣了。就像學習曲線一樣,只要經歷得越多,就越能建立信心,並且能更快的完成這件事。」現在的 Ethan 甚至可以想都不用想地在全黑的環境下持續攀行「我曾經在地底下呆了四天,那次旅行簡直太棒了!我們在山洞中紮營三次,整趟旅程歷經了72個小時,但我一點都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
喬治亞州的 Ellison’s Cave 是 Ethan 最愛的洞穴,它擁有美國最深的兩個窟,而這個洞穴本身有好幾個入口。「山的東側是 Fantastic Pit,另一側則是 Incredible Pit,深達 134 公尺。而我們可以從任何一邊進入山『中』,當你就正在山的中間時,你能感受到在你的上方大約有 370 公尺深的岩層,那是一種遺世而獨立的感覺。」而即使身為 Ellison’s Cave 常客的 Ethan,他還是認為自己從未探索完這個深不可測的洞穴「我整個星期都在思考,這就是我的週末規劃。」
對於探洞初學者,Ethan 也有話想說:「因為攀岩的興起,許多人認為洞攀就像攀岩一樣。但事實上,當你在洞攀時,並不是在攀爬岩石,而是在攀爬繩子。人們總是問我:你是怎麼爬上岩壁的?嗯……我也不會飛簷走壁啦,我只會爬繩子。」「而更重要,人們卻沒有意識到的是:山洞裡的水真的很冷。很多死於洞攀的人都是因為體溫過低而亡,少是因為因為摔倒而死的。」Ethan 也建議新手們,若想在美國洞攀,可以去 NSS 網站 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探探,在探洞之餘也能增進自己的知識素養。
據筆者所知,台灣目前開放探洞的熱門地點僅有高雄壽山(柴山),因台灣在板塊活動帶,雖山地部分面積大,但多屬新褶曲山脈地形,不易形成岩洞。較容易形成岩洞的是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地形、溶蝕地形)而大多數石灰岩地層是在上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形成,經地殼運動抬升到地表,在長期溶蝕、風化、擠壓、崩塌和沉積等地質作用下,才會塑造出有各種各樣地貌的石灰岩洞穴。
雖臺灣較少探洞資源,但鄰近的中國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和越南北部為亞洲喀斯特地形地形最繁茂之處,所謂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就處於廣西,地形之千奇百怪或許能從教科書中略知一二;而越南廣平則有世界上最大的洞穴Hang Sơn Đoòng,都是探洞冒險家不惜千里只想一睹迷人風采的地底世界,就在隔壁的我們還在等什麼呢!
筆者是在等新冠肺炎肆虐結束啦……
來源|men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