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思考要不要入手帳篷、機能背包?未來戶外市場將步入近年來最動盪、難預測的時期之一,戶外風格玩家該如何抓準最佳入手時機?

隨著美國對多國加徵高額進口關稅,全球戶外用品供應鏈也正式進入「高壓震盪期」。不只來自中國的商品被課以高達 245% 的關稅,就連台灣、越南、柬埔寨這些戶外用品或原物料主要供應來源地,也分別面臨 32% 到 49% 不等的課稅衝擊。即使目前川普政府的關稅計劃宣布暫緩 90 天,未來期間仍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美國戶外產業協會(Outdoor Industry Association, OIA)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有 84% 的企業表示將受到新關稅的影響,這將導致數百萬美元的財務損失,並波及數百項戶外產品。

若這波真的漲了,中小戶外品牌何去何從?
「戶外品牌與零售商或許會陸續停業,但最終受害的,仍是消費者。」長年專注戶外產業的數據分析師、Spurwink River Consulting 創辦人 Matt Powell 如此表示。
有些戶外品牌為了減輕財務衝擊,選擇立即調漲售價;也有品牌採取觀望態度,等待關稅政策的最終細節確定後再做決策。現任 Outsize Consulting 顧問的 Eoin Comerford 表示,品牌目前可採取的節流方式之一就是砍掉本來就利潤偏低的產品線,另一個則是延後海外工廠的出貨排程,以延緩成本壓力。
Comerford 表示:「戶外產業正在經歷非常艱難的時期,市場上太多的不確定性讓業者難以消化,幾乎整個供應鏈都被嚴重影響。」

以美國安全帽品牌 Thousand 為例,其創辦人暨執行長 Gloria Hwang 已向工廠暫停兩項全新商品的生產計畫。她表示在過去十年裡,品牌極少調漲售價,但如今面對高達 30% 至 60% 的關稅,真的已經別無選擇。Hwang 受訪時也透露,原本有批 Thousand 的貨櫃要進入美國港口,若不是川普政府宣布延後實施對等關稅,她將面臨高達六位數美元的未預期稅金支出。這樣的成本壓力,對於中小品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美關稅風暴下,戶外玩家的選物策略
雖然美國是這波關稅政策的主導者,但在全球供應鏈高度連動的情況下,亞洲市場的消費者其實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尤其近年風格露營玩家對於產品的實用性與性價比越來越講究,像是 The North Face、HOKA 等國際品牌,其產品多數來自中國、越南等高關稅地區的代工廠,如今正面臨生產與成本上的雙重壓力。
在這樣的不穩定時期,建議消費者優先入手現貨商品,把握漲價前的穩定價格;而對習慣透過代購、跨境電商或美國 Outlet 入手裝備的玩家來說,近期也需特別留意美國市場的價格波動、報關稅金與運費等調整。若商品來自中國等受課稅國家,未來不只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面臨一波缺貨潮。

這場中美關稅貿易戰影響最嚴重的或許不是關稅本身,而是政策帶來長期規劃上的不確定性與壓力,Hwang 表示:「當政策每個月都在變,你根本很難做出任何關鍵的商業決策。」先不談經濟是否即將回穩,這波關稅帶來的不只是價格變動,更多是對消費者信心的衝擊。無論你是搶在漲價與缺貨前加快下手的玩家,或是選擇觀望、按下暫停鍵的理性消費者,接下來這段時間,都將是重新思考如何精準下手的關鍵點。
風格、機能、價格與理念之間的拉扯,正在重新定義戶外選物的價值。而看懂國際趨勢、選得精準,才是未來戶外市場裡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