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往365天,OUTSiDERS 持續堅守現代紀錄者的職責,紀錄上百篇與戶外息息相關的人事物,同時也籌備了15場實體活動,不論是一起出發「GO OUT JAMBOREE 」到富士山腳下露營,或是在「Vanllage 車露村」現場相遇,從線上到線下,都讓我們珍惜與所有讀者一同因戶外而產生連結的時刻。
2024年也因為有你的支持,讓 OUTSiDERS 得以持續產出優質報導。本篇文章將回顧去年一整年度深受讀者喜愛的10篇文章,請跟著我們一起重新閱讀,再次前進。
與此同時,為感謝讀者們一整年的支持,OUTSiDERS of The Year 年終回饋將提供 2025 GO OUT JAMBOREE 「門票+套裝服務X 1」(2人同行),將我們去年在富士山所感受到的美好一起分享給更多人!
該如何參加 #OOTY 戶外風格祭活動呢?請繼續閱讀到文章的最後!
| OUTSiDERS Of The Year 2024 年度精選大賞-網站回顧 TOP 10 |
#Top 1 【高手在民間】一日台北來回百岳,一天一百岳他是怎麼辦到的?
#Top 2 【高手在民間】香港人來台灣爬百岳,最讓他驚奇的是…
#Top 3 專訪/再專業的登山隊都可能發生山難,深入探討台大山社咲咲山山難始末
#Top 4 專訪/一條獲獎無數的步道-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減法設計賦予步道新生
#Top 5 專訪/步伐可以小,夢想不能小!一家四口挑戰完百
#Top 6 【高手在民間】翻開塵封52年的相本,重回1972年秀姑巒山
#Top 7 專訪/中搜搜救員龍哥:為登山客繫上保命繩、為老樹卸下致命枷鎖
#Top 8 【高手在民間】小小山莊藏著厲害攝影師,山莊管理員徐偉哲鏡頭下的臺灣山林
#Top 9 專訪/我們是「危險共同體」,深入探究山友間的法律責任
#Top 10 回到那座有他的山,《群山之島番外篇》導演程紀皓帶我們去找張元植
#Top 1 | 一日台北來回百岳,一天一百岳他是怎麼辦到的?
一日單攻百岳,在這年頭已經不稀奇。網路上出現一位「神人」,他的影片累計創下近 30 萬點閱,許多人留言「有神快拜」、「太強了吧!」、「太佩服了!」原因在於,他所挑戰的不僅僅是單攻百岳,還是「一天內往返台北與百岳」。迄今,他已成功挑戰三趟台北-百岳行程。這位自稱「山小白」的人物,到底何方神聖?他又是如何辦到如此極限的挑戰?
➥ 全文: 【高手在民間】一日台北來回百岳,一天一百岳他是怎麼辦到的?
#Top 2 | 香港人來台灣爬百岳,最讓他驚奇的是…
我們介紹過許多台灣人到海外爬山的經歷,卻鮮少敘述外國人來台灣爬山的經驗。正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一位 YouTuber 出現在我們眼前,他稱呼自己 Tommi,頻道是「山人物近」。Tommi 出身於香港,長於香港,從 2011 年開始接觸戶外運動,2019 年開始拍攝影片,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這麼長時間來,他雖來過台灣數次,但沒爬過台灣的百岳。從一個香港人的角度,從前他對台灣的山岳認識僅止於玉山與合歡山,前者是因為玉山為台灣、東亞最高峰;後者則是因為許多香港人喜歡到合歡山觀光。直到去年,他終於訂定好了計畫,來台灣數週,登上了玉山與雪山。他笑說:「應該早點來的!」
➥ 全文:【高手在民間】香港人來台灣爬百岳,最讓他驚奇的是…
#Top 3 | 再專業的登山隊都可能發生山難,深入探討台大山社咲咲山山難始末
2023 年 12 月 30 日,一場山難事件在台東縣咲咲山發生,所幸受難人員在隔天順利獲救,且送醫救治後已無大礙。而讓各界更加關注的是,這起山難事件的受難者,是台大登山社的社員。大家都在問,到底山難如何發生的?是不是過程中出了什麼差錯?更重要的是,成功獲救的關鍵是什麼?這起山難如何讓其他登山者借鏡?我們特別邀請了台大登山社的嚮導,同時也是這次山難事件的隊伍領隊,吳同學,跟我們分享事發經過。
➥ 全文:專訪/再專業的登山隊都可能發生山難,深入探討台大山社咲咲山山難始末
#Top 4 | 一條獲獎無數的步道–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減法設計賦予步道新生
在台中市和平區,有一條步道從完工至今,已經斬獲國內三大獎項:臺中市政府公共工程獎、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及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傑出獎及年度大獎。在海拔約 1,600 公尺高的山區,這條頻頻獲獎的步道,不僅僅是外地人放假休閒的好去處,更乘載了當地泰雅族部落的悠久歷史,也被當地人寄予了觀光發展的厚望。全長約 2.5 公里的這條步道,名為環山獵人登山步道。而你知道為什麼這條步道叫作環山獵人步道嗎?
➥ 全文:一條獲獎無數的步道-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減法設計賦予步道新生
#Top 5 | 步伐可以小,夢想不能小!一家四口挑戰完百
「記得第一次爬山,我們還穿著平底鞋,一瓶舒跑喝完了,乾得快冒煙。」阿緯笑著回憶那年夏天,他和妻子小庭隨興地帶著孩子攀上了鳶山。然而,正是這樣看似偶然的一次攀登,掀起了他們日後登山挑戰百岳的序幕。對於這對從沒登山經驗的夫妻來說,從當年一瓶舒跑、一雙平底鞋的隨興,到如今一步步攀越台灣的百岳巔峰,他們一路跌跌撞撞,攜手踏過懸崖峭壁,更攜子同行,在山巒間看見孩子的成長與韌性。
#TOP 6 | 翻開塵封52年的相本,重回1972年秀姑巒山
有美式餐飲教父之稱的胡家濠先生,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喜愛登山。最近因為女兒翻出陳舊的相本,讓他憶起 1972 年與其他 4 名同學一起攀登秀姑巒山的經歷往事。那一張張泛黃、被白蟻蛀蝕的相片,刻印了台灣登山潮正逐漸興起,第一次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台灣「百岳」醞釀成形的年代,讓我們這些後輩,得以一窺當年的登山景象。
➥ 全文:【高手在民間】翻開塵封52年的相本,重回1972年秀姑巒山
#TOP 7 | 中搜搜救員龍哥:為登山客繫上保命繩、為老樹卸下致命枷鎖
當登山者氣喘吁吁地在困難的山徑上奮力向上,這時陡峭的崖壁上,垂掛著一條繩子,是登山者難以抗拒的好幫手。拉著不知道是誰綁的繩子,小心翼翼通過危險地形,相信登山者心中都會對那條及時出現的繩子,滿懷感激。而當登山者通過了該路段,回頭望時,那條繩子又回到靜止不動的狀態,準備幫助下一個旅人,度過危險關卡。在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區搜救委員會 (下簡稱中搜) 服務的龍哥 (劉燕龍),對這些山上的繩索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不少繩索是由他親手繫上……
➥ 全文:專訪/中搜搜救員龍哥:為登山客繫上保命繩、為老樹卸下致命枷鎖
#Top 8 | 小小山莊藏著厲害攝影師,山莊管理員徐偉哲鏡頭下的臺灣山林
臺灣山林很美,但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捕捉到其中之美,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僅是山高路遠、路途險峻,還得老天賞臉,甚至是一點運氣,才有辦法拍到讓人讚嘆的山林美景。或許你曾見過這位山莊管理員,他叫徐偉哲,目前在東埔山莊服務。平時的工作是處理山莊大小庶務、接待遊客;休假時,則立刻拿起相機,往深不可知的山林前去,只求拍到心滿意足的照片。他的照片在社群媒體中獲得大量讚許,許多照片更是讓人好奇,到底怎麼拍到的?我們將透過徐偉哲所拍下的一張張照片,與大家一起深入臺灣深山,同時探索山林攝影的玄妙。
➥ 全文:【高手在民間】小小山莊藏著厲害攝影師,山莊管理員徐偉哲鏡頭下的臺灣山林
#TOP 9 | 我們是「危險共同體」,深入探究山友間的法律責任
2024 年跨年當天,中央尖山發生一起奪命山難事件。此事引起山岳界軒然大波,網路上出現了正反兩派聲音,一派人指責五名友人見死不救,另一派人則認為若五名友人在體力不濟下上山救援,恐怕連自己性命都會丟掉。我們對於事件的原委並不完全明瞭,只有當事人最清楚。但從法律層面來看,這起事件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相約爬山的山友們,彼此間肩負了哪些法律責任?這五名友人是否有違反法律?這些法律問題,底下將由「凹豆律師」王綱律師替大家解答。
➥ 全文:專訪/我們是「危險共同體」,深入探究山友間的法律責任
#TOP 10 | 回到那座有他的山,《群山之島番外篇》導演程紀皓帶我們去找張元植
「第 59 屆節目類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得獎的是…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2》,恭喜!」頒獎人話方落下,台下便湧起一陣歡呼,就像那山谷吹向山頂的風, 將導演程紀皓拋到了高空中。在有如走向山頂,往頒獎台的路上,有一個人的臉,在華美燈光之下對他露出燦爛的笑。「近期很多台灣登山好手離世,我們留下的人會更珍惜彼此的緣分,也會更努力活著。」程紀皓導演在領獎時,說了這段話。「還是會遺憾,雖然他不是第二季的主角,但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有許多拍攝細節多虧了他的專業意見才得以順利進行。」導演程紀皓口中的他,是《群山之島》第一季第二集與母親一起爬雪山聖稜線的張元植。
➥ 全文:回到那座有他的山,《群山之島番外篇》導演程紀皓帶我們去找張元植
戶外風格祭年終回饋
在日本富士山腳下露營,坐擁富士山美景,一直是許多露營玩家的夢想清單之一,今年四月 OUTSiDERS 戶外風格誌編輯群將再次帶領讀者朝聖 GO OUT JAMBOREE,被譽為此生必訪、全亞洲最盛大的露營音樂嘉年華,如果你也想要一卡皮箱就到富士山腳下露營解鎖夢想清單,別錯過接下來的訊息!
【活動內容】
- 活動辦法:
① 追蹤 OUTSiDERS Instagram @outsiders.mag
② 於活動貼文中留言並標記一位想一起去 GO OUT JAMBOREE 2025 的朋友!
③ 分享活動貼文至限時動態並保留24小時(若得獎需提供截圖)
- 活動時間:1/9-1/22 23:59止
- 開獎時間:1/23 公告於 OUTSiDERS Instagram 限時動態
- 抽獎獎項:2025 GO OUT JAMBOREE 門票+套裝服務 x 1(2人同行)
OUTSiDERS 戶外風格誌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其他未盡事宜,依我司相關規定解釋。
>> 延伸閱讀 >> GO OUT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