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前的 Sloper 抓點,姚廷蓁嘗試了幾次,都無法成功。她忍不住偷瞄了一下其他選手的狀況,在世界頂尖選手的包圍下,她體悟到,原來自己那麼渺小。
這是 2024 年於中國柯橋舉行的 IFSC 抱石世界盃 (IFSC World Cup Keqiao 2024),廷蓁代表台灣出賽,也是她人生第一次踏上世界盃的舞台。在此之前,她已經攀岩 10 年。盯著眼前的「Problem」,她努力讓自己沉穩些,找出突破的方式。
攀岩始於叛逆
13 歲的夏天,一般國中生都在做什麼?廷蓁的父母親看著小孩即將迎接暑假,擔心若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暑假的 2 個月就要被白白浪費掉;另一方面,父母親也擔憂邁入青春期的小孩,有可能接觸到不良的活動,誤入歧途。因此,她的爸媽給她出了一道題目:「你去找一個有興趣的運動,趁暑假去學。」
聽到這樣的要求,廷蓁並不是很情願。但基於尊重爸媽的期望,她還是到運動中心拿了傳單,看有什麼運動課程適合自己。「我看到傳單上有一個人綁在繩索上,垂掛在空中,背景是岩牆。看起來很刺激很危險,我為了惹爸媽生氣,就說我要報名這個。」當時完全不懂攀岩的她,只因為叛逆,就踏進了攀岩的世界。
「第一次上課沒有太多實際攀爬的機會,尤其靠自己能力,根本沒辦法爬完。直到第二次,有教練指導,才成功爬完路線,那一刻真的滿開心的。」回憶剛接觸攀岩的時刻,廷蓁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喜悅。
廷蓁的攀岩課程並沒有因為暑假結束而終止,她持續上,甚至連爸媽都好奇攀岩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叛逆的女兒沒喊放棄,也加入一起上課。「起初是爸爸跟我一起上課,後來媽媽也一起。不知不覺攀岩就變成我們家每週某一天的固定行程。」教練看她爬出興趣,而且也爬得不錯,在她上了 3 個月左右的課後,問她有沒有興趣參加全國青少年運動攀登錦標賽。
原來這是攀岩的世界
人生中參加過最大的賽事僅止於校內規模,2014 年的全國青少年運動攀登錦標賽,是廷蓁當時所參加過的最大型賽事,也是她頭一回踏出校園面對來自其他學校的競爭者。「我不清楚是因為天氣冷,還是我很緊張,全身都在發抖,肌肉也比較僵硬,爬起來的感覺跟平常不太一樣。」雖說才接觸攀岩 3 個多月,頂多一週練習一次,且比賽狀況並不如預期。但結果讓廷蓁出乎意料,她在第一次全國性的賽事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與我一起比賽的對手大多是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爬,而且訓練強度也更高一點。我能拿到第四名,已經覺得很不可思議,也很滿意自己的表現。」13 歲的她,眼裡看的是努力在岩壁上往上爬的自己,而不是名次高低。
首次比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後,廷蓁並沒有像勵志小說中的主人翁,從此奮不顧身投入攀岩的世界,努力訓練成為世界第一。她的世界仍充滿其他事物,像是學校的課業、自己想做的作品 (與學業相關)。到大學之前,她嘗試在各種興趣與責任中取得平衡,雖然攀岩仍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她也斷斷續續參加不少比賽,並取得優秀的成績。但在那階段,她還未曾將攀岩視為人生志業。
「我沒有覺得自己攀岩特別厲害欸,在場上我也不總是獲勝,所以不覺得自己會以攀岩為職業。加上高職學的是美容,我也會希望自己在學業上不要落後他人太多。先考到理想的大學吧,當時某一部分是這樣想的。」
比賽的慾望
是比賽將廷蓁帶進了攀岩的世界,而後在不同賽事上,她逐漸成為台灣頂尖選手,上了大學更成功進入台灣甲組群列,且高居前四名。她坦言,在上大學以前,很少會為了比賽而有特別的訓練菜單,但進了甲組,比賽強度更高,視野也轉向國際,她開始對攀岩有了不一樣的想像。「我很享受比賽的過程,雖然過程多少會有壓力,但對我而言,那反而是一種讓我亢奮的元素,讓我拿出超出平常的表現。」
於是廷蓁開始與教練討論更縝密的訓練菜單,也會為了每一次比賽調整訓練內容。「攀岩是一個很多變又很好玩的運動,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但換句話說,也表示我必須更靈活應對每一次比賽。所以訓練內容有時是針對商業路線,有時是比賽路線,又或是混合。另外同時還要搭配重訓以及物理治療,多管齊下才有機會站在國際舞台與其他選手抗衡。」
她坦言,有時訓練時也會有挫折,像是礙於爬不到終點的壓力,而沒照訓練方向操作,只一心想著完成路線。縱使完成了路線,卻心知肚明,那是蒙混過關的。下次遇到不同路線,還會有辦法這樣鑽捷徑通過嗎?面對這種心態,廷蓁看著一條條五彩繽紛的路線,心裡頭有點混亂。
心魔是最大的敵人
「我會把訓練過程錄下來,事後回放看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廷蓁慢慢找到一套應對內心焦慮的方法,那就是正視焦慮,並找出焦慮源頭。「有時訓練會太過執著完成路線,而忽略了訓練的本質。比如說我這次的訓練重點應該是調整發力位置,但卻為了抵達頂點,而沒有好好落實教練所教的。所以我會努力調整心態,讓自己專注於每一次訓練的內容,若有把訓練項目做好,縱使無法完成路線,我也會覺得自己有達到目標,也就不那麼焦慮了。」
對運動選手來說,心理狀態的強健與否,關係到比賽的表現。平時訓練所鍛鍊出來的心理韌性,讓廷蓁在賽事上得以穩定輸出,不斷取得好成績。然而,她也曾經歷過心魔纏身的狀態,在負面情緒的籠罩下,當時已經是國內甲組女子排名第一的她,竟連一個國內賽都進不了決賽。而起因是一次國際賽事。
「某一年為了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比賽,我準備了好久,也很期待、很興奮。結果,因為交通延誤的關係,我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報到,因而喪失參賽資格。當時我很沮喪,但我沒有讓自己在那個狀態過久,因為隔一週就要比台灣國內的比賽。結果比得超爛。」
回到台灣,在賽事中「狠狠摔了一跤」,這時的廷蓁,還懷疑是自己太累,所以表現不好。然而接下來幾週的訓練,她都無精打采,儘管都有按表操課,但她可以感覺到,攀岩的樂趣正一點一滴從她生命中流逝。同時間,她甚至還受了傷,腳踝輕微骨裂,導致數週無法訓練。各種壓力源朝她襲來,她才知道自己需要求援。
「我去了心理諮商。在諮商師的協助下,我才清楚發現無緣參加日本賽帶給我的打擊有多大。同時我也才有機會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並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被甩到後頭?追上去就是了!
如今的廷蓁,面對比賽帶來的挫折,已經可以用更正向的方式看待。而她也明白,攀岩這條路不會永遠順遂,就像她第一次比國內成人組比賽,成績直接吊車尾;今年參加抱石世界盃,面對各國高手,她也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實力差距。
「但這就是比賽的意義吧?感覺到渺小,發現自己有無限的進步空間,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
廷蓁越來越享受國際賽事的氛圍,她當然想拿好成績,但縱使無法拿到好成績,現場那種「強大的氣場」,也會讓她感到無比興奮,激發對成功的渴望。「像我第一次參加成人組的國際比賽,是 2022 年的亞錦賽。本來抱持著一邊比賽一邊玩樂的心態去,沒想到現場各國選手都散發出無比認真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促使我拿出更認真的態度看待比賽。而那種感覺是我很喜歡的,也是國內賽比較難感受到的。」
今年已經拿下全國抱石錦標賽女子甲組冠軍、全國運動攀登錦標賽女子甲組冠軍兩大頭銜,目前在岩館工作的廷蓁仍繼續積極訓練,準備接下來一場場賽事。她給自己設立了短程與中長程的目標:「短期內希望自己可以進入亞錦賽抱石項目的決賽;長期的話希望能進世界排名前 40 名。如果我進了世界前 40,這樣台灣就能多一個名額參加國際賽事,對於比我年輕的選手也是好的。」(當某國世界排名較前面,就有機會派出更多選手參賽,以反映該國競爭力)
訪談尾聲,我們與廷蓁聊到了自律。她想了想,笑著回答:「有人說攀岩需要很自律,確實,如果不夠自律,訓練做得不夠,實力就會產生落差。但我認為,攀岩也需要彈性,需要自由的靈魂,好好享受攀岩帶來的無限可能性。我希望自己一直保持這樣的心態,享受攀岩,努力拚搏每一場比賽。」
眼前的那面世界盃岩牆,雖然困難,但她相信自己做得到。縱然失敗,她還是相信下一次會更好。抱持這樣的信念,廷蓁不會輕言放棄,更大的舞台正等著她。
照片提供:姚廷蓁
➥ 廷蓁的 YT:www.youtube.com/@ClimberYao
➥ 廷蓁的 FB:www.facebook.com/Climber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