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屆節目類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得獎的是…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2》,恭喜!」頒獎人話方落下,台下便湧起一陣歡呼,就像那山谷吹向山頂的風, 將導演程紀皓拋到了高空中。在有如走向山頂,往頒獎台的路上,有一個人的臉,在華美燈光之下對他露出燦爛的笑。「近期很多台灣登山好手離世,我們留下的人會更珍惜彼此的緣分,也會更努力活著。」程紀皓導演在領獎時,說了這段話。
「還是會遺憾,雖然他不是第二季的主角,但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有許多拍攝細節多虧了他的專業意見才得以順利進行。」導演程紀皓口中的他,是《群山之島》第一季第二集與母親一起爬雪山聖稜線的張元植。
少了他的山
「你知道了嗎?」電話那一頭,帶著困惑、失落、極欲探詢真相的聲音,傳到程紀皓的耳裡。人在片場的他,正專注於工作上,接到熟悉的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的電話,他以為對方是要討論關於《群山之島》的後續計畫。沒想到,一個噩耗如一道雷打在他腦門上。
「什麼?怎麼會?」電話這一頭,程紀皓不敢相信他聽到的真相。大腦瞬間啟動否定保護機制,要他不要輕易相信這個消息。然而事實就是事實,如鐵一般沉甸甸的,壓得他喘不過氣。掛掉電話,他走到角落,在一個不被任何工作人員發現的地方,掉了眼淚。「後來我也不知道怎麼結束那天工作的,回到車上,我情緒再也忍不住,直接對著老婆大哭。」
無論是台灣,或是世界高峰,那一條條山徑上,總能看見張元植的背影。他本人並沒有特別喜歡自誇自擂各項登山成就,反而常謔稱自己肥宅。不過他的輝煌紀錄大家都看在眼裡,他對山的敬重與對自我極限的挑戰,也絕非常人能及。令人遺憾的是,張元植在 2024 年 6 月 27 日與友人攀登阿爾卑斯山南針鋒北壁時,不幸失足身亡。他的登山生涯,戛然而止,除了令人不勝唏噓,也讓許多人,包含程紀皓在內,一時間難以相信。
「想到今後的山沒有他了,那種悲傷與遺憾,讓我無法承受。」
尋找張元植
張元植罹難後一週,整個登山圈依然籠罩在低迷的氛圍中,社群平台上悼念的文章一篇接著一篇,與他熟識的、不熟識的,都在怨嘆上天弄人,帶走這麼一位傑出的登山家,太不公平。
在如此低潮期,程紀皓接獲公視的邀約,前往公司一敘。「於蓓華經理提議,要不要做一部《群山之島》的番外篇?我聽到的時候,也表示贊同,因為我也有一樣的想法。加上之前拍元植的素材還有一些沒剪進去正片中,拿來做番外篇不成問題。」
拍一部紀錄片,需要的不只素材,還要有核心思想。紀錄片本身要傳達什麼訊息?這個訊息對於閱聽者有何重要性?面對如此基本的問題,程紀皓反覆嚼芻,想著可以怎麼做,使這部番外篇別具意義。「回頭看這幾年,台灣走了許多登山高手,經過一次次面對死亡的經驗,活著的人,才會發現生命其實很脆弱。體悟到這件事,我就在想,一個人離世,除了肉體上的消逝之外,這個人留下了什麼?他有什麼東西值得被延續下來?活著的人又該做什麼事?」
《群山之島》第一季拍攝完畢後,程紀皓與張元植以及其他參與的演員、工作人員,仍時不時會聚餐小酌。見面時,張元植總會隨口問一兩句關於《群山之島》日後的發展可能,程紀皓會因此與他展開熱烈的討論。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今年 2 月,當時就《群山之島》第三季,張元植也有一些想法。「雖然他不在了,但透過番外篇《尋找張元植》,或許可以重新梳理我們對張元植的認識,並把他的精神傳遞下去。」
純粹的登山家
張元植對於台灣山岳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以及象徵性,其關鍵之一在於他凡事講求實事求是的精神。程紀皓與他相處許久,更貼身採訪紀錄過,他發現張元植是一個非常認真、努力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的人。「可以說他是一個技術控、求知慾很強烈。除了在他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之外,他對於不了解的事情,總是會想辦法搞懂,甚至變成一個『類專家』。像是有一次我們與詹哥 (詹偉雄) 聊到某個國外攀登家,元植對那人不是很了解,但表現出高度興趣。隔一兩周後再見面,他已能如數家珍地細數那名登山家的事蹟,讓我十分佩服。」
而對於工作、專業的認真態度,張元植也讓程紀皓折服。回想起拍攝《群山之島》第二季時,他與果果、張元植一起到玉山拍攝,不巧的是,遇到鋒面通過,整座山淒淒慘慘,冷風交加不說,那一顆顆雨水打在身上,都像在勸退、叫人放棄。「在營地時,詹哥提了一個點子,建議拍一個畫面,呈現果果對氣候耐受度的能力。聽到他這麼一說,我跟元植對看一眼,他問我:幹嘛阿?我也就直接講出了我了想法。」
「我問他能否拿 GoPro,與果果一起沿著荖濃溪跑上玉山主峰?」令程紀皓意外的是,他以為張元植會略為思索一番,畢竟在那樣惡劣的天氣狀況下,誰想做這個苦差事?然而,張元植眼皮都沒眨一下,就如同答應朋友去一場飯局那樣自然地回答:好啊!
「我拍過很多紀錄片,採訪過很多人,我知道當事人是否說真話,也能知道對方是否有言外之音。張元植毫不猶豫地答應,我沒看出一點異常,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
拼拼湊湊,成一道影
番外篇的拍攝手法與過去兩季有所不同,導演程紀皓除了善加運用第一季遺留下來的素材,同時另外找來幾位與張元植有關聯的人物進行採訪,從不同的人口中,拼湊出張元植的樣貌。「番外篇共八集,我們找了果果、三條魚、陳德政、郭熊、詹哥、雪羊等人,分享他們對元植的認識。這過程就好像拼拼圖,我發現每一個人對元植的認識都略有差異,訪談的片段如同一片片散落的拼圖,由我拼起來。」
令程紀皓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次與陳德政的訪談。「他曾隨著元植、果果遠征 K2,得以近距離觀察兩人。他說,若果果是太陽,元植就是月亮。果果會在基地營到處蒐集『情資』,打探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回到帳篷,他會與元植分享他的所見所聞。接著,元植便會以他那縝密過人的心思,編排行程、善用手邊資源。兩人合作無間,這樣的元植,是我未曾有機會看到的。」
透過訪談的方式,一位位登場的角色輪番說著他們與張元植的交集,那些曾在人生中觸動的關鍵時刻,在一次次訪談中流瀉而出。在這樣的氛圍中,彷若張元植從未離開過,他的精神與想法,仍不斷透過不同人之口,以不同媒介,流載於世上。
程紀皓停頓了會兒,語重心長地說:「元植在我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這部番外篇不僅僅是為了他,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我自己。觀眾們看到的不只是大家對張元植的認識還有他的精神,同時也能看到我因為元植而結交到這麼多好朋友的人生體驗。」
無法面對的畫面
真正的考驗,往往落於深夜。
如同心理學家榮格曾說的那句話:「在黑暗的夜晚,我獨自面對自己最深的恐懼。」程紀皓面對助理已經提前整理好的素材檔案,他沒有勇氣打開。「我很怕在螢幕上看到還能活蹦亂跳、談天說笑的他,我覺得自己承受不了。」
面對張元植周遭的親友,他還能自然應對,與他們聊聊關於張元植的往事。雖然都是過去式,但只要不看到他的樣子,自己就還能應付。他是這麼認為的。然而約定擺在那,已經承諾會在截止日前將片子生出來,他終究無法逃避這個責任。
10 月中旬,在某一個夜晚,黃湯下肚,洒酣耳熱之際,他深吸了一口氣,打開電腦,點了關於張元植的影音檔案。
「果然,我又哭了。看著畫面上的他,我真的替他感到惋惜與不捨。我本來就是一個很容易哭的人,看到這些,眼淚完全止不住。」
淚珠順著臉頰滑落,在掉落到鍵盤上前,程紀皓就趕緊拿衛生紙擦掉。他一邊挑選素材,一邊剪輯,一邊擦淚。如此反覆,直到深夜。
少了他的山,還有我們
「身為一位紀錄片工作者,我想要讓大家認識一些事情。以前會很希望大家一定要懂,但近幾年會想要比較沒有距離感,讓大家看到成果,自己去體會。」
而對於番外篇,導演程紀皓則希望大眾能因為這部紀錄片獲得療癒,同時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力量與動機。至於片中所要傳達的張元植給台灣留下了什麼?導演程紀皓沒說破,或許大家看完這部紀錄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封面照片:張元植。照片由公視提供,攝影高啟舜。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番外篇-尋找張元植》
播出時間:12 月 27 日 (五) 晚間九點
播出平台:公視主頻、公視+ 同步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