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在爬山途中遇到猴子的經驗嗎?遇到猴子擋在路中間,你會怎麼做?萬一猴子向你索討食物,甚至「動手」搶包包,該怎麼辦?
臺灣獼猴生活範圍廣泛,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都可看到牠們的身影。尤其與人類生活範圍重疊性高的區域,猴群更是不怕人類,也導致層出不窮的人猴衝突。面對看起來「凶狠」的猴子,身為愛山、熱愛戶外的我們,該怎麼應對?我們如何憑己之力,降低人猴衝突的發生機率?
對於這個課題,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專案經理暨 FB 猴友善農業粉絲團創立人 黃聿訢 再清楚不過。她研究所在靈長類實驗室就讀,深入調查了臺灣獼猴對作物危害的情形,並曾在高雄壽山擔任環境教育教師,向民眾宣導面對獼猴的正確觀念。
認識臺灣獼猴
臺灣只有一種野生獼猴,就是臺灣特有種:臺灣獼猴。臺灣獼猴分布廣泛,從海拔 0 公尺到 3,000 公尺都有牠們的足跡。牠們什麼都吃,屬於雜食性動物,常見的食物為果食、樹葉、根莖、昆蟲、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 (如蝸牛) 等等。
臺灣獼猴一整天幾乎都在覓食與休息之中度過,醒著就是不斷找東西吃,休息就會理毛、睡覺。牠們夜伏晝出,白天是活躍的高峰期,入夜後就會睡覺休息。不過在人類活動範圍生存的猴群,時常發現猴群晚上更晚睡的現象。
人類對臺灣獼猴的錯誤認知
對於臺灣獼猴,你有什麼印象?擔任過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的環境教育教師,黃聿訢觀察到一般民眾與遊客對於獼猴有不少錯誤認知。
首先就是獼猴只吃香蕉。黃聿訢笑說,她自己也很好奇這樣的刻板印象到底從何而來?事實上,猴子什麼都吃,並非獨鍾香蕉。「猴子也很愛芒果啊!每到芒果產季,就會發生很多猴子入侵果園摘食芒果的案例。」
她還聽過遊客說:「猴子冬天的時候是不是沒東西可以吃?好可憐喔!」聽到這番言論,她仔細對遊客說明:「其實猴子很會找東西吃的,而且牠們吃的食物非常多元,不太有找不到東西吃的情形。」
由於高雄壽山的獼猴數量眾多,也導致不少人認為獼猴很會生、很能繁衍,不怕絕跡。對此,黃聿訢解釋:「其實獼猴一年就生一胎,很低的機率會出現雙胞胎,而且雙胞胎中的其中一胎有很高機率會因為無法獲得充足養分而過世。」
被人類改變的習性
「我說一個不好的示範。小時候去壽山玩,我左手拎著一包小饅頭餅乾,右手拿了一顆準備要餵獼猴。結果猴子把我左手的整包小饅頭拿走,我只剩一顆可以吃,讓我愣在原地哭笑不得。」黃聿訢口中說的兒時經驗,曾經在臺灣各大山區都相當常見。遊客來到山區,看到可愛的猴子,會主動餵食;長期與猴子共生的在地居民,有些人也養成餵食猴子的習慣,會定時載著大批食物到山上給猴子吃。
這樣的餵食行為,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臺灣獼猴的習性。常被餵食的獼猴變得不怕人,會向人類索討食物,甚至直接動手搶人類食物。更甚者,看到包包、塑膠袋就動手搶走、打開翻找。這也讓人猴關係變得緊張,許多人因而懼怕獼猴,有些人甚至會攻擊獼猴,造成死傷悲劇。
黃聿訢指出,人類主動餵食獼猴的行為,對猴子或是對人類其實都有不良影響。
對獼猴來說:
- 活動範圍縮小,活動量降低,衍生出健康問題:黃聿訢以壽山為例,她指出在壽山動物園附近,有猴群的移動範圍因為人類餵食而縮小。原本猴子為了找尋食物,一天會移動 1 公里左右。如今有了遊客、居民餵食,猴子就不再大範圍移動了。同時,由於人類餵食的食物多為高熱量、高糖分食物,加上運動量降低,導致猴子也如同人類出現「三高問題」。
- 母猴性早熟、懷孕周期改變:黃聿訢說明,以福山植物園的母猴來說,那邊的猴子較沒有人類餵食的狀況,母猴通常兩年生一胎;對比之下,有人類餵食的壽山母猴,則已變成一年一胎。而且壽山的母猴也較早性成熟,一般母猴約四、五歲才會交配受孕,而壽山有更多母猴三歲就生小猴子了。
- 族群量異常,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當母猴變成一年一胎,猴子的群體數量也會隨之增加。當一個區域聚集了過多猴子,還會造成心理健康受影響。屏科大獸醫系陳貞志教授發現,壽山有猴子背部整片脫毛,光禿禿一片。他捕捉了猴子抽血檢驗,發現造成脫毛原因竟是猴子壓力太大。黃聿訢說明,人類處在擁擠的空間,會感受到壓力,猴子也是如此。猴子數量多,就容易出現打架、爭奪地位的情形,進而引發猴子心理壓力增大。
對人類來說:
- 生活環境受影響:餵食獼猴,獼猴就會食髓知味,常常來跟人類討食物,或是闖進人類住家翻找食物。這也導致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像是壽山附近的居民、校園,就經常傳出獼猴闖入的新聞,嚇得部分民眾不敢開窗,得緊閉門窗才能安心生活。
- 患病機率增加:臺灣獼猴帶有人猴共通傳染病毒「疱疹 B 病毒」,此病毒所引發的疱疹 B 病毒感染症,在臺灣屬第四類傳染病。傳染途徑為猴子的唾液或是被猴子抓傷、咬傷。一旦遭到感染,約 1~2 天在傷口部位出現水泡,而後形成潰瘍。此後約 10~20 天出現高燒、頭痛、惡寒以及肌肉痛、昏眩、吞嚥困難、腹痛等症狀。接著由下半身往上發生進行性麻痺,而後患者可能因為肺虛脫死亡。存活者會留下嚴重神經系統性疾病後遺症。目前臺灣尚未有此病例,但仍不得不防。
預防被猴子襲擊;被襲擊時因應措施
臺灣猴群許多已因為人類餵食而習性改變,為了避免登山時遭受猴子襲擊,黃聿訢提供了三個原則給大家參考:
- 食物不外露:任何食物都應該妥善放於包包內,並關緊包包。
- 選擇雙肩有拉鍊的背包:單肩包、側背包在山上行走時較不方便,而有拉鍊才可將包包關緊,防止獼猴伸手翻找。
- 塑膠袋、寶特瓶、飲料杯不手拿:這些物品都會讓猴子聯想到食物,最好放於包包內,不要拿在手上。
黃聿訢表示,以上三點都有做到的話,基本上猴子不太會理睬人類。只要與猴子保持適當距離,不要主動招惹挑釁就好。
但如果真的被猴子注意到,而且猴子已經有搶食、搶包包的行為,該怎麼辦?黃聿訢提醒,這時候只有一個原則:放掉手中的食物跟包包。
黃聿訢舉例:「去年壽山有一個阿姨坐著休息時,將包包放在腳邊,結果猴子注意到,要把包包搶走。阿姨發現後,連忙拉住包包不讓猴子搶走,結果導致自己手臂被抓傷。提醒大家,不要想跟猴子硬碰硬,猴子的力氣比我們想的都要大,很難搶贏猴子。而且搶奪過程中還可能受傷,像那位阿姨後來還得去醫院打破傷風疫苗。」
除了不要跟猴子搶東西,如果猴子翻了翻包包發現沒食物,準備要離開時,也不要立刻收包包。這樣的舉動很可能惹怒猴子,引來猴子第二次攻擊。「如果猴子已經跳到身上,大家可以半蹲傾斜身體,讓猴子難以在身上站立而跳到地上。同時應保持冷靜,不要大叫、揮舞手臂,這些舉動在猴子眼中都是挑釁的行為。」
最後黃聿訢再次呼籲,不要餵食猴子,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餵食野生動物,都屬違法行為。由自身做起,不餵食、不干擾,避免到以餵食為賣點的觀光景點,這樣才有機會讓人類與獼猴恢復到和平共生的狀態。
照片提供:黃聿訢
關於環境友善種子
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是一間專注於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的 B 型企業,並通過「ISO 20121 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驗證。致力於以教育方式減緩人猴衝突與其他環境問題,曾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推動相關課程及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