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美集團在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運用跨域思維,廣邀產官學藝界夥伴,共同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山系概念店,意使勤美 0km 山物所成為城市中探索台灣山林的起點,更與 OUTSiDER 戶外風格誌創立宗旨相符,一直致力於成為讓更多人們跨足戶外的橋樑,OUTSiDERS 更在匯集了近 140 個品牌,展示超過 2,000 件商品的開幕展覽中,打造「走向心中最高的那座山」線上精選文章特展,這裡不僅是一個場所,更是探索台灣山林的起點,激發人們對自然探險和再發現的好奇心,或將成為師大及永康商圈的全新國際旅遊亮點。
日治百年町屋宿舍聚落重現風華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和文化資產修復,【勤美 0km 山物所】已成為見證台灣百年歷史變遷的町屋宿舍群,現已重現自然風華。該建築最初建立於日治時期,為總督府山林課宿舍所用。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不同時期的居民為其增添了豐富多彩的居住和使用痕跡。在「台灣油杉發展社區協會」以及熱心鄰里的積極支持下, 2006 年正式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同時,林業保育署也開始進行文化資產的保存和修繕工作,致力於恢復並保留這些建築群百年來的歷史印記。
曾有日據時代的木構屋舍,1998 年因住戶用火不慎而燒毀,當時由居民親手植入烏心石、杜英等臺灣原生樹種,團隊在整建時亦仿效天然森林多層次複雜結構的樣貌,將原本單一的雜木林,營造為具有不同層次的複層森林。
裏花園區:展現了台灣原生植物和日本技師的生活故事交織的日式景觀,並保留了當時因應時代而特有的設有防空洞等歷史遺跡,讓人們一窺台日混種花園的秘密。
次森林區:透過鏡面藝術裝置和樟樹林的設計,述說了在歷經臺灣樟腦產業與林業的百年興衰後,回望歷史的伐痕與樟楠樹林的新生,在鏡面藝術裝置中看見自己與一座淺山森林的誕生,希望用當代視角喚起永續森林的意識。
蒔光巷區:以 1980 年代園林設計師 Robert Kourik 提出的「可食地景」為靈感,種植可食用或具經濟價值的植物,形成了一個生態共生環境。本區呈現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試所與民間合作的保種與遷地保育階段成果,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OUTSiDERS 線上精選文章特展:走向心中最高的那座山
一直以來致力於帶領更多的人踏足戶外、體會大自然的美好,OUTSiDERS 戶外風格誌也在【勤美 0km 山物所】打造走向心中最高的那座山線上精選文章特展,我們可以透過掃描 QR Code 的方式,展開一趟山岳之旅,從登山前需要注意事項?至大台北好拍又好走的登山路線、天氣預測及判讀、戶外人守則、事故發生如何自處?到各種追求不同境界的戶外人專訪,提供讀者多元且實用的戶外知識及故事,讓踏入戶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艱困難事,更多的是能循序漸進地前往每個人心中最高的那座山。
除了能在 OUTSiDERS 官方 Line 來趟線上山岳之旅外,現場更展示新手必備的登山物品,舉凡羊毛襪、擁有衛星定位的手錶、便攜型衛星通訊器、輕量防水包、頭燈、離線地圖App、能量補給品,皆是能幫助戶外人能更安全、自在漫遊於大自然中,有餘裕才能好好感受大自然的給予。
再發現眾森之島:從0km出發探索島嶼的旅程
【勤美 0km山物所】的開幕活動展現了豐富多元的跨界探索,將民眾帶入一個充滿知識與感官體驗的山林世界。由格式設計展策劃的「m²」微型展和肯園策劃的「療癒之島 香氣再發現」特展作為序幕,開啟了民眾對山林的一系列探索活動。
「m²」微型展不僅引入了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等多組學術資源,還與陳敏佳、陳德政和吳士緯三位老師合作,重新發現了【勤美 0km山物所】現地的自然生態和人文魅力。這展覽帶領大眾從博物學者的角度微觀世界,重新認識台灣山林。王耀邦總監將城市街區視作實驗場地,提倡一種微觀的觀察方式,讓人們對生態系統的微小變化有更深的認識,體會到即使是最小的一平方公尺也蘊含著無窮的宇宙。
「0km 山友會」號召一群對户外生活題、探索冒險、療育感知、風土製造等有趣的朋友,每季度固定於 okm 山物所聚會,藉由多元的交流互動,開啟更多靈感與交集。開幕期間主辦單位也舉辦了第一屆 0km 山友會,邀請了各界的大師齊聚一堂,從 0km 出發用各自專精領域探索島嶼的旅程為主軸,並運用 PECHA KUCHA 的形式與會分享,以簡潔、快節奏的演講形式,從風土、生態學、博物學、攝影眼等視角與會共享,更提供我們再一次發現台灣這片土地、生活周遭的每個平凡之不凡。
吳士緯老師的「蟲零開始—盆地博物學的共享與再發現」就從昆蟲為出發點,用與常人不同的視角開闢生活中的美和契機,不管是老樹,還是蟲事,都讓我們跟著老師的闡述走了一趟台北盆地,而周圍緊鄰著的陽明山系、林口台地、雪山山系北稜等更是從 0km 往外延伸,踏進山林的開始,也讓人更興起再去發現盆地中隨處可得的趣味的動力,更是將公民科學提升為知識共享的推手。
定居在北海岸淺山中的陳敏佳老師則以「都市走向山林的新生活」為題,與我們分享本來從事攝影工作是他是如何一個人的耕食人生,如何自己蓋木屋,甚至在其北海岸木屋裡,放眼所及,有許多家具、道具都是老師一手包辦,甚至打造了乾式廁所,而許多高山山屋的幕後推手更是陳敏佳老師,如嘉明湖山屋,這也讓我們感悟原來人和自然共生看到這樣境界,就如同回歸到最初的樣貌。
而台大植物標本館胡哲明館長,則以「博物學家的未來式」帶領我們翻開近百年的珍貴紀錄,並以學術研究的方式探索植物在台灣這片土地的更迭,例如:西印度群島與東印度,以及印度和中國植物相的相似度,其實源於兩百年來的奴隸買賣和商業活動,而依據船舶日誌,能看出 1750-1800 年間大英帝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在大航海時代,讓自然史採集有了巨大規模化,甚至是國家競爭力的展現,除了帶領我們走入植物分類學系統,更利用分子譜系分析物種親緣關係,令人聽得意猶未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偉達,與會分享台灣濕地生態;陳德政老師帶我們領略微觀的小宇宙並用文學的精準度重新看登山與自然。
Terra 土然巧克力創辦人楊豐旭及 3 葉 Three Leafs Tea 主理人 Nancy 分別以可可及台灣烏龍茶工藝的角度,看感官談風土。
除此以上這些大師講堂外,接下來的「山之所像」系列課程將以山林感官體驗、嗅聞探索和微觀觀察為三大主題,自三月起舉辦 30 多場體驗講座與課程。這些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啟發對山林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一步強化與自然之間的聯繫。更多詳情請見:勤美 0km 山物所活動通
延伸閱讀:
過一種不尋常的正常生活,攝影師陳敏佳與大自然共生之道 ft. Fjällräven
About 勤美 0km 山物所
勤美集團 1972 年成立至今,以「勤儉誠信 美善璞真」為理念,「學習共享」為精神,致力於翻轉傳統印象、突破既有框架。我們為眾人見證早前所謂的翻砂、黑手,可以走向綠色與智慧製造;冷冰冰的建築,尚能結合生態、 地方人文與美學,築起生活型態的新樣貌;生活創新產業也不僅有單純的物質消費,而是平日裡體驗藝文與自然的橋樑。未來,我們仍持續自我砥礪,即便艱辛不易,也將達成「勤美永續」的承諾,而後與夥伴共享成就。
位於台北,由勤美集團攜手格式空間策展,將「農業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所經管的日治時期木造町屋宿舍群活化經營。作為城市中的山林入口,從生活出發探索自然的美好,以「再發現」的品牌精神,透過永續選物、環境教育、主題策展等方式,帶領探尋多元的觀點與想像!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主辦單位:勤美集團
共同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單位:勤美 0km 山物所
空間視覺設計:格式設計展策
合作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景觀設計:樹園藝、一攬芳華、裏山
合作品牌:COFFEE LAW、小小樹食、肯園、綠帶純植物烘焙…..等選品合作140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