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依山傍海綿延近 140 公里,人稱台灣最後一片淨土,是什麼樣的土讓來自高雄的都市孩子,一踏上就黏住,一黏就是十年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願意將大自然的厚禮與大家分享,並將其變成志業,成立後山禮人戶外工作室,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安全的情況下,探索、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禮遇,本番我們將一窺後山禮人創辦人、溪流玩家、溯溪教練蔡任賢(以下簡稱阿賢教練)的一日工事!
克服不足,與更多人分享大自然禮遇
每年颱風季節,台灣東部總是首當其衝,在經過颱風侵襲、淘洗過後,河床溪谷的樣貌也會大有不同,今日我們將跟著阿賢教練的腳步,從清昌溪溯溪而上,探訪水晶谷秘境。在著裝的同時,教練會要求團員們互相檢查,一方面確認裝備是否正確使用,另一方面則是培養彼此夥伴的認知,也讓團員間產生無形的羈絆,更具凝聚力。
阿賢可說是十足的高雄都市小孩,一直到大學來到了後山花蓮,才就此啟動了埋藏體內的戶外基因,卻又因為先天身體因素,造就其肺活量無法如常人般充足,讓他下足了苦心訓練自己,卻也因此更能換位思考,具同理心的看待學員所面臨的困境,他更在從事教練數年後,成立了後山禮人戶外工作室,為的是將想藉由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帶領更多的人踏足戶外,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將這份禮物分享出去,他說:「後山禮人,後山即花蓮、禮可以是禮物、禮遇、禮待,人泛指生命萬物,意即後山總是如此禮遇著這裡的一切,希望有朝一日能透過我們小小的累積,讓大家能夠發自內心地向後山、向大自然回禮。」
▲ 在啟程前,誠心祈願一路平安順遂,這也能幫助隊員夥伴們,謹慎看待這趟戶外之旅。
▲ 我們第一個關卡就要橫渡水流湍急的壽豐溪,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也讓渡河難度大增。
團員真誠回饋是繼續向前的動力
阿賢坦承在 2021 年後山禮人戶外工作室草創初期,面臨的種種困境讓他幾度想放棄,然而,卻也在一次與一群六旬樂齡族阿姨們的相遇,給予他很深刻的印象,及繼續朝夢想前進的動力。
或許因為過去教育體制的關係,這群樂齡族阿姨們一生中從未嘗試過游泳,更別說是在開放式水域中活動了。阿賢回想起當時的情況道:「我能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受到害怕,但更多的是期待,所以我們花了足足一小時的時間建立默契,讓他們漸漸能安心地踏上這趟旅程。」
該次活動不僅讓每個人建立起自己對於未知挑戰的勇氣,也讓團隊之間培養更深厚的情誼及信任,透過循序漸進、給予正確的戶外安全觀念,他們甚至在最後能從沙婆礑三米跳台,拿著運動相機一躍而下,記錄自我挑戰的精彩時刻。阿賢教練接著說:「我當時幾度感動到要落淚,心裡想著我們才 20 幾歲的小毛頭,能獲得眼前這群阿姨們的如此信任,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我們,讓我有了面對未來種種挑戰的動力。」
身為教練,除了帶領團員感受戶外美好、挑戰自己外,更多的時候,其實也因為參與團員們的成長而獲得心靈富足,這是一個善的循環,也是大自然的厚禮。
▲ 阿賢教練帶領我們爬過攔砂壩;阿賢教練發現水晶結晶,團員爭相目睹
在當機立斷和深思熟慮之間找到平衡點
戶外活動帶來的好處不僅在於挑戰自我後獲得的成就感,更多的是培養果斷和快速反應的能力。相較於過去優柔寡斷、經常過度思考的自己,戶外活動時必須在瞬息萬變的狀況下做出即時的判斷和行動,阿賢教練表示:「在大自然中,變化的速度往往比我們的思維還要快,因此並不存在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們只能在當下選擇最適合的行動,所以在當機立斷和深思熟慮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每位戶外人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
身為溯溪教練,經常需要不斷地探勘同一條路線,這是阿賢最喜歡的部分,藉由不斷地走訪、觀察,了解每個路線的地形特徵,以及預測體力消耗:「這就像自己出了一道題目,而帶隊就是尋找答案的過程,我每天都在調整,透過沙盤推演和實地走訪對答案。」
阿賢也會在每次活動結束後,檢討各個環節、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他也認為熱愛戶外活動是一件事,但擔任溯溪教練是另一個層級的事情,最大的不同是社會責任的建立,身為一個戶外教育工作者後,更需要謹言慎行、謙卑地面對大自然,而他也堅持在每次出團都一定要傳遞無痕山林理念及野外求生待援 333 原則。
▲ 阿賢教練讓團員體驗逆流攀繩而上;並教導正確使用救生衣的方式
▲ 花蓮溪水的透徹潔淨總美得讓人屏息
落實水域活動安全的根本是誠實
對於如何落實水域活動安全,阿賢認為誠實為上:「在參與活動之前,我們會進行基本能力的調查,層層把關,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活動體驗,因此會希望參與者能夠坦誠地表達對水域活動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資訊必須是誠實透明的。」
在疫情期間,許多自主團湧入山林,缺乏對彼此能力及經驗的認知,就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憾事發生,近幾年觀察下來,阿賢認為雖然大家對於戶外安全意識有所提高,若能再透過誠實地面對彼此,將夥伴視為共同體,從最基本的戶外教育開始,分享的力量會產生連鎖效應,這也是後山禮人一直在做的事,讓每位團員都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應用學到的知識及技能,甚至有機會挽救他人的生命。
而阿賢教練也加碼與我們分享在水域活動前、中、後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評估自身能力和對大自然環境的認知至關重要,許多意外事件都是因貿然前行所導致,因此在出發前需要仔細觀看天氣預報,在活動中也須時時觀察天氣變化,對於環境的些微變化皆保持警覺,這需要了解該地特性,例如:觀察風向(花蓮的海風和山風的變化)、觀察水域狀況(包括水流中樹葉、水位和水色的改變,都是在活動中須特別注意的事項)。
最後,戶外活動結束的自我檢討和改進,這是從經驗中學習的過程。當然,如果對於欲參與的活動感到沒有把握,我們強烈建議尋找專業的教練帶領,畢竟安全是回家唯一的道路。
▲ 阿賢教練帶領團員體驗踏足急流的感受
從事水域活動的裝備建議
最後我們也請經驗豐富的阿賢教練與我們分享,從事水域活動的裝備選擇,他認為溯溪活動首重頭盔,但目前市面上還未推出一款真正專為溯溪而生的頭盔,大致可分為岩盔、水盔和激流盔三種:
- 岩盔:
- 相對較薄,材質輕巧。
- 適合走山路,特別是溯溪初體驗。
- 由於較薄,不太適合激流中可能遇到的撞擊。
- 水盔:
- 質地較厚,具有一定的浮力。
- 適合溯溪活動,特別是需要下瀑布的場域。
- 由於較厚,提供較多浮力,但在攀岩等活動中可能感到較為笨重。
- 激流盔:
- 較水盔厚,並能罩住耳朵。
- 適用於激流中的冒險,提供更多保護。
在挑選適當的頭盔時,應視當天活動的溪流類型作出選擇。例如:如果途中有山路、攀岩、下瀑布等不同場域,可能需要在不同場合更換相對應的頭盔。
而如果只能配戴一頂頭盔,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複合式的頭盔,例如:Aropec 溯溪運動水帽,它提供耳罩、輕量、並且不至於過薄,這樣的設計可能會更具廣泛應用性。
最後,阿賢教練也提供讀者一個小秘訣:在頭盔內戴一頂鴨舌帽,不僅能提供快排透氣的效果,還能兼具遮陽、防止眼睛進水及衛生等優點。
▲ 整趟旅程除逆流而上溯溪探訪水晶洞秘境外,也體驗了背包艇順流而下的刺激,宛如行走維基百科的阿賢教練更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植物。
【延伸閱讀】
花蓮特輯/依山傍海綿延近 140 公里的台灣最後一片淨土!
About 後山禮人戶外工作室
後山禮人是深耕花蓮的戶外休閒品牌,成立至今四年來已經帶超過數千人踏進溪谷、深入大自然,幫助數百位夥伴克服對水的恐懼、改變對溪流的態度。
後山禮人從不受限,能從溪谷延伸的所有活動,皆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服務項目。
在國家、國際級執照教練團的帶領下,每季定期設計推出新體驗行程,讓溪谷活動更專業多元。
後山禮人意即後山花蓮,總是如此禮遇著我們,而我們也秉持著人禮後山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與之回禮。
舉凡:帶著高關懷孩子拉著繩索垂降淨山、帶著面鏡氣瓶鑽入滿是洋流垃圾的地方淨海等,期許後山禮人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持續為想要踏入戶外的新手、以及需要被幫助的大自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