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媒介,能承載你抵達外海,回頭看大地的不同樣貌;可以讓你找尋潛點,在魚群間一躍而下;可以挑戰極限,隨海浪而起;更可以背起重裝,巡航在山林湖泊間。
SUP 是戶外最輕鬆簡單的載具,卻能將所有元素連結在一起,彷彿一切玩法沒有不可能。
離峰夫妻:Kiya 與 James 是「Let’s go play 毋設限」的主理人,如果說每個領域都有佼佼者,那他們在 SUP 上付出的心力,絕對值得稱作代表人物,也是這項運動的拓荒者。
James 從 2010 年台灣剛引進 SUP 沒多久,是最早接觸的一批玩家,身為運動員,早已廣泛嘗試過各類型的戶外活動,第一次玩到SUP讓他驚艷不已,怎麼會有一種媒介如此簡單好操作,但一划就暢行無阻?從此沉迷其中,拉著Kiya 一起投入,從此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主軸。
這次 OUTSiDERS 與主理人野遊,我們相約東北海岸一隅野地,紮營對談,談 SUP、談離峰、談大海。
與戶外人漫談毋需咖啡以及文青裝潢,只要在營火前、星空下,幾罐啤酒,和雙腳踩在沙地上。
(以下以 J 代表 James,K 為 Kiya,W 為總編 Wilis )
關於 Let’s go play 毋設限以及 SUP
J:在台灣許多人會把運動、尤其是水上運動想得太難、太緊繃,所以希望用一個方式讓大家覺得是很親民的,SUP親民到小朋友、老人家都能玩,才以「Let’s go play」為出發點,告訴大家「一起玩吧!SUP 就是這麼簡單!」
K:SUP 不只是戶外運動,更是一種風格生活。就像我們現在野營就是把 SUP 跟露營就結合在一起,而喜歡衝浪的人,也可以打造 SUP 衝浪生活型態,或有些人想挑戰體能極限,所以就會挑戰划長程、划跨島。你可以自己設定目標去突破,一切沒有設限。
J: SUP 可以徒手划到一個不會有太多人干擾的秘境,這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方式,讓來參與的人都跟我們一樣體驗到這樣的感受。
K:應該說 SUP 創造了另外一種新的視野。就像一般人都去過清水斷崖,但你可能沒有在海上看過清水斷崖,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買船,所以你以前可能從來沒想過,現在有一個像這樣休閒運動的裝備,你可以去做到很多以前你沒有想像過的事。
W:戶外活動最主要應該是要讓越來越多人了解、接觸,我覺得聽起來是你們去創造一種更簡單的方式,讓大家會想要進入戶外。
K:我們本來就是生活在大自然當中,但好像很多活在都市裡的人跟大自然是不熟悉的。
W:台灣本來就是一個自然環境很多變,很親近人的地方。可能 30 分鐘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海邊了,在國外可能要4、5個小時。但在台灣很不可思議的是,人家會跟你說農曆 7 月不要去海邊。
J:不會啦,7 月我們顧客還是滿多的。(笑)
W:我覺得這個就是現在台灣滿需要的事情,一個容易的媒介。應該說不是讓原本很專精的人越來越專精,這樣距離越來越大,應該是讓原本沒有參與的人參與,讓更多人來加入。
「離峰夫妻」對於你們所代表的意義
K:整理了這幾年的生活,發現我們的作息跟大部分的人不同,當我們 2 點出門工作的時候,大家可能都還在睡覺,而當大家都準備要出門時,我們已經要回家休息了,從來不會遇到尖峰塞車的狀況,所以其實我們在過一個「離峰」的生活。
J:但過去大家可能認為一定要在尖峰、在一個高點,才叫做成功。
K:如果你可以去體驗到「離峰」這件事情,你會發現你生活的步調、角度、視野就會不一樣,你可以更從容自在地去面對很多選擇。
J:我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在中國有一對夫妻進入山林生活,他們生活很簡單,沒有太多選擇,像餐具可能就只有一個叉子跟一雙筷子。但當你沒有這麼多選擇時,反而可以保持簡單,其實生活就是這樣,自然就好。
K:應該說就是極簡。
W:戶外活動,不論是登山、衝浪或 SUP,最後好像都會去影響到你的生活。像我比較愛衝浪,像浪每次來你不可能去跟它對抗,一定得順著他走。衝浪的人到最後的生活就會偏向瑜珈、禪意,一些比較精神層面的東西。你們剛講的「離峰」,應該也是代表每個人都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
聊聊接觸 SUP 的經驗
J:大學讀休閒運動領域,剛好那時我們的導師是水上運動專長的教練,所以 2010 年 SUP 剛引進台灣,教練就帶著大家玩。當時我超驚訝,怎麼可以有東西一划就划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到一個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可以抵達的地點,從海上眺望臺灣,非常自由。
而當我第一次帶 KIYA 來玩的時候,因為他本來是夜店咖,突然到了戶外環境,其實他的感受也是很震撼的。(爆料)
玩這麼多年,也有人問過我們,怎麼都不會膩?其實回頭想想,我真的從來沒有覺得「膩」這個字,每次來的感受都很不同,一年四季,甚至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動,像冬天氣息比較冷調,到了夏天天氣變熱、春暖花開、魚出來了,最後秋天又恢復平靜。真的可以感受這個世界、享受這個世界,這也是戶外讓我最開心的地方。
所以玩這麼多年我還玩不夠,還有很多地方想去划、還有更高等級的浪想要去衝。
W:大自然有趣的地方真的是每次都不一樣,海上每次來的浪都不一樣。最吸引人的那一刻大概是,忽然覺得自己跟大自然很緊密的時候吧!有一次在佳樂水,那時候夕陽灑下來,海龜就游在旁邊,那一次也不是浪最好的時候,但令人印象深刻,當所有元素加在一起,某個時候你會突然覺得自己跟大自然好近。
K:回到大自然當中,我們都回到像孩子一樣。所以我們就說就像 BABY 在陸地上學走路,SUP 是讓你重新在水上學站起來這件事情,每個人到水上就像重生了一樣。
W:我覺得這就是大自然跟人的連結,也是最有趣的地方。
帶 SUP 去國外的經驗
J:我們第一次是 2014 年去上海烏鎮。
K:那時一個在烏鎮工作的朋友說「欸烏鎮很酷欸,都是水,你們要不要去划。」我們問能不能划,他說不用管那麼多,因為那邊法令都還沒有很明確,有很大的模糊地帶,去做了再說。我們那時候去還勘查地形,偷偷找下水點,演練了一番。
烏鎮是千年古鎮,穿梭在那些古河道裡頭,老房子就在身邊,SUP 又是這麼現代的東西,那個衝突感是難以言喻的。
摸著老房子的石頭,千古牌坊、昭明書院從兩邊展開,如傳說中的小橋流水人家,穿梭在水鄉國度,會開始幻想古代這裡的生活,有穿越時空的錯覺。
J:烏鎮是很深刻的開始,導致我們到後來出國去哪裡都要划一下。目前去了夏威夷、烏鎮、印尼的龍目島、沖繩。
近期我們是去愛尼島,愛尼島外圍有很多島嶼,包圍出相對平靜的海域,很適合 SUP 跟自由潛水,很容易下到非常深。從愛尼島的本島,划到外面周圍的小島,用 SUP 就可以玩跳島行程。
W:自潛真的是浪人的好朋友欸,因為沒有浪的時候就可以自潛。
K:SUP 也是,有浪的時候可以玩SUP衝浪,沒有浪的時候就巡航,可以玩一整年。大概只有過年的時候休息。SUP旅遊也是我們一直停不下來的事情。
P.S. 出國帶充氣式 SUP、3 截式的槳與手動打氣筒,充氣式放氣後不怕破掉,隨便地勤丟,即使搭廉航,行李其實買 20 公斤就夠了。SUP 淨重量大概 7 公斤,加袋子、加漿,然後可能再帶兩雙長蛙鞋、面鏡、大概 16 – 17 公斤,然後可以再塞一些泳衣。
在臺灣的 SUP 經驗?
J:最喜歡的當然還是東海岸,有在玩水的都知道,其他海岸下水起來身體會黏黏的,但東海岸下水起來後你會覺得舒服。
我們近期比較喜歡的行程是從東澳往北划,划到蘇澳這段,再到中央山脈的起端—烏岩角,去年有個行程是划到烏岩角,再上到烏岩角攀岩,那是一個非常壯觀的懸壁。
K:平常我們看到空拍機的景,爬到烏岩角上彷彿你自己就是空拍機,靠自己的雙眼看到空拍機的大景。透過SUP划到平常到不了的地方,結合攀岩,挑戰極限的嘗試,這就是所謂的無設限!
J:在臺灣划 SUP 不只是划 SUP,還可以結合各種其他戶外運動,慢慢你會發現很多不同可能。
為何不斷推廣 SUP 的五大步驟?
K:雖然說 SUP 真的很簡單,但每個人的運動能力都不同。
J:我們想推廣正確的觀念,因為許多人只看到表面的美好。譬如說我們今年最酷的行程是到龜山島划 SUP,大家可能都覺得划到龜山島很酷,有牛奶湖跟溫泉,可是當一個沒有足夠運動能力的人去到這樣的環境,還來不及享受到美景,就只能一直抗衡海況帶給你的不舒服。
所以我們在 SUP 設定了 5 個步驟,照著這個規則走,才能有更好的體驗,從 0 開始,一步一步踏上玩家的行程,而非一步登天。
因為前幾年也有遇到,顧客來之後給我們的評價很低,他反應我們的行程越級打怪,帶他們去到太進階的行程。後來我們反省,如果不推廣按部就班地走,反而會讓大家得到一個痛苦的體驗。如果在一個活動一開始就是一個痛苦的經驗,很難有後續。
K:就像帶一群從來沒有爬過山的人一下上去百岳,大家都高山症,很痛苦,大家就會覺得爬山好可怕,SUP 也是相同道理。
談談海洋淨灘的經驗?
K:用 SUP 淨灘這件事我們也行之有年了。近期比較大的淨灘是因為我們朋友許孟哲,他是藝人,去年開始潛水。
他接觸戶外後發現,原來大海這麼美,也發現環境面臨的危機,才想利用他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去做些什麼,宣傳有正面意義的事情。SUP 搭配潛水清理海裡的垃圾其實滿有效率的,所以我們也一起投入。
海底下的垃圾不是像海面上看到的那樣,海面上已經很多漂流的垃圾了,但其實海底更多垃圾,能想到都市裡有的東西海底全部都有,輪胎、冰箱、電視、吃的喝的,GOPRO 也蠻多的。
J:我跟孟哲有聊過,其實重要的不是撿而已,而是當你看到的一件人力無法改變的事情,那是多麼震撼。最終只能去改變想法,未來不要再使用這麼多一次性垃圾。現在很多學校會帶學生來淨灘,但結束後問小朋友們學到了什麼?他們可能只會說「老師叫我來撿的。」
K:「離峰」想傳達的也包含這件事情,至少全臺灣已經注意到淨灘、垃圾這些事情了,包含很多品牌、媒體也開始投入,變相變成有點流行,環保變成流行很好,但有時候大家不知道為什麼而撿,所以我們也想傳遞一件事情,就是不是撿就好,回到源頭該如何減少。
暑假很多小朋友來淨灘,但我們每天都在海邊,看到的是小朋友們邊撿邊喝寶特瓶飲料,每個人都在吃用塑膠袋裝的食物。所以你就看著他撿起一個垃圾,同時也製造一個垃圾。
回到源頭不只是我們的使用習慣,還有製造商、業者,其實也該思考可以做些改變。那這些孩子未來可能也會變成商人、製造者,他未來該從哪些角度、思維去切入這些事情?我們現在比較想去傳遞這些理念。
W:這其實也是當初 OUTSiDERS 成立的初衷。每個人從事不同的戶外運動,便會開始在意不同的環境,衝浪、潛水、SUP 的人可能在意海洋,爬山的人在意山林,如果每一個人都愛上了某一樣戶外運動,不一定真的很愛,但他喜歡、他注意到了,但是他就會開始注意相關的環境保育議題,漸漸地就會變成一個影響力。
K:即使像我們長期待在戶外,其實也很難改頭換面,徹底不用塑膠、不製造垃圾,但我們也都在嘗試做一些改變。我們一開始露營的時候也都是買瓶裝水,但有一次露營我們一大票人買了 10 幾 20 瓶瓶裝水,當時幾乎擺滿整個桌子,震驚了我們,從那次之後我們再也不買瓶裝水,買過濾器裝水,然後食材可以去傳統市場買的我們就帶自己的容器去裝。想辦法把包裝這件事降到最低。
J:之前也有辦一個活動,就是來划 SUP 的顧客如果能撿一袋垃圾回家,就退還 100 元。在海上撿的時候,顧客看到了也會慢慢跟著撿。
K:還有現在許多標榜環保的商品,如食物袋、飲料提袋,還有保特瓶製成的衣服,雖然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不是也變相產出更多商品,只能解決片面的問題,回到源頭,我們能不能徹底減少使用?
W:現在會有這麼多環保的議題就是因為現在人類都操之過急,大家想要快速、大量地製造更多東西,讓人類生活更便利,所以才衍生這麼多問題。
J:我們也要成為種子,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事情,我們也希望玩 SUP 的所有人,成為跟我們一樣的種子。
K:我們是靠大自然的資源在維持生活,我們也有義務回饋,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做環境友善的事。其實不方便沒有不好,這是每個人的責任。
W:總歸一句,找到跟大自然共存的方式。
還記得隔天,海況平靜得美麗,跟著離峰夫妻划出海,頓時明白什麼叫做最迷人的水上載具。不如遊艇昂貴、比獨木舟輕巧,簡單好上手,站在海上又顯得愜意、優雅。當猛然回頭時,已經離岸邊一段距離,在海上的景象又讓人震懾。
「原來我們生活的島嶼是長這個樣子。」我愣愣望著,每彎過一個岬角,陸地都用一個全新的面貌迎接著你。
回程,海上連續漂來了三個泡麵的塑膠垃圾,順手撿起前,一隻河豚在啄食裡頭的味道;而遠處水下模糊的藻綠色影子順著海流過,難以分清那是水草還是久泡變色的塑膠絲帶,來不及拾起,隨後立即漂向了大海深處。
也許實際體驗、踏入戶外,才知道什麼是深刻的體悟、血淋淋的看見,我們的自然環境需要更多人的接觸、喜愛、關心、保護,美麗的樣貌才能永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