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研究指出,各國應想辦法重新引入大型動物至原棲地,如獅子、大象、巨龜和驢,
因為這樣能幫助地球生態系統恢復到人類干擾之前的狀態。
大象為什麼可以緩解暖化?
其中一篇發表的論文著眼於如何利用「營養野化」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營養野化是指恢復數量減少或最近失去的動物族群,該論文認為,重新引入大型食草動物,如大象、樹懶和貘,可以幫助各國減少碳排放,主要原因為許多野生食草動物的甲烷足跡可能小得多。
許多大型食草動物,包括犀牛、大象和駱駝,都是「後腸發酵」動物 ,牠們的胃構造簡單,食物在大腸中就可以發酵完畢,故排放出來的甲烷相對少很多。
大型草食動物就是高效滅火器,專治森林大火
野化大型草食性動物除了解決氣候變遷的根本原因外,還可以幫助人類和生態系統適應部分氣候變遷影響,像是美國常見的災難_野火。
氣候變遷會使得部分地區的野火更加嚴重,因為氣候暖化導致夏季氣溫升高,而且部分地區還伴隨夏季降雨量減少,乾熱環境使火勢迅速蔓延,然而這些大型食草動物有抑制野火的作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型食草動物會吃落葉和植被,減少它們成為火災中燃料的機會。
甲烷與牛肉乳品?
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中,14.5% 來自飼養的家畜,當中又以牛肉與乳品生產場所占大宗。
甲烷是溫室氣體的一種,吸熱能力比二氧化碳還要強上好幾倍,而牛隻等農場動物正是甲烷的主要來源,牠們打嗝、放屁、排糞便的時候都會釋放甲烷。
數百年的集約化畜牧業導致野生食草動物急劇減少、牛隻大量增加,如今天地球上已有大約 15 億頭乳牛!
乳牛是「反芻動物」,具有能夠消化堅韌和纖維狀物質的特殊胃,消化過程排出大量甲烷。這導致甲烷排放量急劇上升,而甲烷的溫室效應以百年計比二氧化碳強 34 倍。
大象等野生草食動物的甲烷足跡比牛隻小得多
然而,目前世界上許多大型食草動物都處於極度瀕危狀態,面臨盜獵、棲息地喪失和與人類發生衝突的威脅,10月發布的研究顯示,人類已導致超過 300 種哺乳動物滅絕,破壞了數百萬年來的演化成果,保育工作所費不貲,但我們可以尋找更好的商業模式或氣候融資來成功保護這些草食性大型動物,以利永續的地球。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