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山而小天下,入深谷而知道自己的渺小,因為知道自己的渺小,可以容納更多的東西,擁有更多好奇心,這是溪谷的省思。」
談到台灣溪谷,有一個人你一定要認識。
她的登山故事,從大學加入登山社開始,當時她專攻溯溪的探勘隊伍,自此接觸溪谷活動二十餘年,如今,她不僅是台灣山岳界的傳奇人物,更是台灣溪降運動的先鋒領導者。20多年來她堅持人煙罕至之路,只為看見不一樣的高山風景。
她是《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第二季主角—李佳珊。
走進我,就是走進這些溪谷
▲李佳珊率團隊重返景色優美的嘆息灣。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這集名稱:「深淵驚現嘆息灣!」,嘆息灣位在哈伊拉羅溪南源溪底,在馬博橫斷與丹大橫斷中間,李佳珊與成大山協學弟們以及台大山友在 2004 年一次溯登哈伊拉羅溪的計畫中,發現了馬利加南山北稜下,一處擁有三層如高爾夫球場般廣闊的溪流迴灣,當時的陽光與霧氣在一大片金黃色的草坡升起,是她從未見過的美景,在與隊友讚嘆百次之後,將它命名「嘆息灣」,成為如今馬博橫斷上無人不知的溪谷秘境。
「想去的地方很多,但生命和體力有限,我不太會花時間去走已知的路線,也很少一樣的地方重複再去。」熱愛戶外探險的人,內心總是流著另闢蹊徑的野心與慾望。最一開始節目組提出重返嘆息灣,起初李佳珊還帶著抗拒之情,「從事溪降活動,會將整個心神、甚至是創造力,都花在通過地形上面。重新回到走過的地方,才能好好思考鏡頭語言這些事情。」經過會議後,李佳珊最後同意這是最容易執行,也是最完整的能夠呈現的方式,換句話說,嘆息灣就是這次拍攝最好的路線。
▲李佳珊與隊友中。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李佳珊坦言,到出發前都把這趟旅程當作工作,抱持著來陪陪劇組爬山的心態,直到行程來到最遠的目的地,也是最接近臺灣的心臟-「嘆息灣」。再次來到這個營地,李佳珊立刻躺下,透過身體直接感受這片美麗的草坡,她難掩心中的悸動,甚至一度紅了眼眶:「好久不見!彷彿看見18年前的自己站在那裡,過去的可能已經忘記了,可是突然又看到……」
多年向來低調行事的李佳珊,就連要分享自己的照片也寥寥無幾,讓導演紀程皓也無奈笑說這是最難剪的一集,也讓人不禁好奇,是什麼風把李佳珊吹到了大螢幕前?「我以前去溪谷還會帶著四台相機,但後來發現拍照會干擾我”享受”溪谷。但其實溪谷都紀錄在我這個人身上,不一定是只有影像才是紀錄的形式,走進我,就是進入這些溪谷,第一次踏入嘆息灣是18年前,18年的時間剛好釀好一瓶酒,節目在這時候發出邀請,那就來吧!」
李佳珊從不撤退
▲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若你也是看到節目而認識李佳珊,你可能會說她似乎有著冷靜、沉著的特質,而這樣的她,也有面臨「恐懼」的情緒。
某次去日本北海道其中一個瀑布時,當時在封閉的峽谷中下著大雨,降雨量也與出發前查看的氣象預報不同,「當發生無法預測的情況時,加上環境給你的壓迫感,一瞬間的心理壓力會在這個時間點起作用。」在降雨中的情況下做不確定的決策,會陷入兩個問題:要在降雨的情況下安全的回撤,還是繼續向前?最後李佳珊發現,唯一安全逃脫的方式就是前進,而一旦決定前進之後,那就不再是壓力。
能夠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做出任何一個決定,都需豐富的專業經驗累積,江湖上有個口耳相傳的傳言:李佳珊從來不撤退。所以看到天氣不好,不用猶豫,當你決定跟著李佳珊,就一定會出發,李佳珊也笑笑地說,口碑建立起來之後就不會遇到猶豫的隊友,大家可以為了一條溪谷生死與共。
▲圖片 / 公視提供
為所有探險者寫的情書
▲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與李佳珊相約的前幾週,發生了兩起意外事件,一是飛龍瀑布溪降意外,另一則是烏來背包艇落水意外,而這之中的罹難者,有幾位都是李佳珊熟識的友人。”以前雖然看起來很關注,但是受影響的程度幾乎到事不關己”,李佳珊面對戶外意外事故,原本都是如此,直到近期這兩起意外搜救任務結束後,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也隨之伴隨而來。
「當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如果發生了意外事故,我們都希望能讓生命有意義,那才是我們戶外探險者的價值所在。這次我也在心裡跟他們說,我會更謹慎,代替你們活著,在我的生命歷程中,把這件事情帶來的教育意義或者是可以學習的經驗,再繼續傳下去。」
也因此,李佳珊認為意外事故的檢討是沒辦法用時間表訂定出來,最重要的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調查,當事實查核跟所有面向都可以被說明時,才是一個正確的檢討報告,否則在事實真相尚未明朗就開始討論或檢討,其實都是在製造二次傷害。李佳珊希望能夠藉由節目,讓所有從事戶外運動跟不戶外運動的人,都能瞭解彼此。「不了解我們的人,會覺得我走進溪谷爬峭壁、進激流很危險,但我也覺得家長每天要接送小孩上下學的途中也很危險,意思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危險是一樣的。如果可以藉由拍攝,知道我們背後的故事、我們的家庭、日常生活,那其實就會產生同理心,我相信彼此都會理解。」
李佳珊期盼大家都能夠培養同理心,有了所謂的共理心與共感的態度,才能客觀的討論這些事情,於情,是對身邊親友的精神寄託,於理,則是社會上的教育意義有了更上一層的進步。
▲李佳珊率劇組進行初見溪溪降計劃。圖片 / 公視提供、高啟舜攝影
節目中除了記錄溪谷探險,也談及冒險者與家人的關係,李佳珊透露,媽媽對於自己爬山的看法就是積極反對!「雖然媽媽說到底還是不支持我爬山,但應該說她是支持的是我這個人,所以會感覺到不管發生什麼事,身後都有人會接住你。」
李佳珊也坦言,揭露自己的「家後」,正是拍攝這部片最大的冒險,更笑說這感覺像是在打家庭牌,擔心會過於矯情,但我想最終答案,也在導演的呈現下有了最好的結果,也讓李佳珊梳理出這是一部為所有探險者寫給家人、身邊親朋好友的情書。
▲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不去會死的他們 v.s 逼死自己的劇組
▲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對於「未知」接受度極高的李佳珊認為,臺灣的溪谷是世界級的溪降場域,地勢密集又陡峭,高山跟溪谷,像是太極陰陽一般的存在,於是建議劇組與她一起完成正在進行的「初見溪溪降計畫」,期待讓觀眾認識溪降的專業技術與知識,然而首次在節目中納入兩個拍攝地點,除了花費兩倍的時間,也累積了龐大的拍攝素材,因為製播需求必須濃縮成五十分鐘的精華,也讓導演程紀皓體悟「創作如同探險」,隨時會改變結果。
▲李佳珊與劇組工作人員。圖片 / 公視提供、Katie Chen 攝影
「就我所知,拍完我這集之後,整個劇組的人都跑去上溪降課,我沒想到他們會在14天的相處後對溪降產生興趣,進而去學習,這很有趣,也會很放心他們剪輯出來的影片會融入自己的觀點,整個就是逼死自己的劇組!」李佳珊除了讚賞這次的團隊,經過第一季的洗禮後,已經被訓練到不太需要被照顧,還有與導演程紀皓每晚的「帳篷談心」時光,也成了李佳珊印象最為深刻的回憶。
「那時候每天晚上都會被導演關在帳篷裡,我內心的OS都是誰要跟你談心(大笑),但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到最後我也很享受在帳篷裡聊天的時光。這一次的拍攝很愉快,愉快到最後一兩天,就覺得怎麼那麼快就結束了,還滿捨不得的。」
而訪談到了最後,編輯也特意保留一個事前沒有提供給李佳珊的題目,現在她想跟導演程紀皓說句話:
「你現在就是我的隊友了。」
語畢後,李佳珊也與導演準備起身往《群山之島》XR 特展現場,與其他主角們會合,那畫面像極了台灣戶外界的復仇者聯盟,各自技能滿點,又缺一不可。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第二季 節目資訊
- 片名: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 頻道:公視、公視+
- 時間:6/29 起每週四晚上 9 點(李佳珊集數將於7/6播出)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相關閱讀》
- 導演專訪:專訪/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導演程紀皓就此與山結下的不解之緣
- 第二季主角:高山上的罕見身影,布農族女協作巫瑪芙的山間故事
- 第一季主角:願成為城市與山林的引路人,羈絆郭熊此生的夥伴
- 第一、二季主角:時隔40年再有人成功攀上玉山主峰正北壁,大大們的閃尿紀實 ft. 元植、國威、礎豪、小紘
- 第一季主角:不忍了!嘉明湖山屋管理員給百岳一日單攻者的事前準備提醒
- 第一季主角:永遠為了下一座山前進,專訪專業登山嚮導普魯圖 ft. Rab、Lowe Alpine
- 節目配樂:從溪的視角,用音符連結土地的生命起源,專訪Cicada樂團〈棲居在溪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