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樹林裡穿梭,雖然沿途可見各種黑熊出沒蹤跡,如糞便、剛被折過的青剛櫟樹枝等等,但就是不見黑熊。突然間,我瞄到 10 多公尺遠的樹上,似乎有黑影在動。說時遲那時快,那巨大黑影俐落地爬下樹,牠的行動是那麼地悄然無聲。
我驚呆了,那是一頭成年黑熊。」
語帶一點緊張又興奮說出這段話的人,是目擊黑熊的登山嚮導小郭。她在三年前才與山林深入相識,卻在不久後帶著三公斤重的攝影器材、背上 20 多公斤裝備,走進八通關古道,找尋黑熊。
至於為何想要找尋黑熊,她笑笑地說:「其實沒有什麼宏大的理想,就是想親眼看看而已。」
拿起相機的目的
回想起開始攝影的那時,也是小郭開始登山之時。相機記憶卡中,存的盡是戶外的各種倩影。「我從大學就有關注野生保育議題,像是路殺。」她接著笑說:「甚至連認識新對象也會挑對野生動物有興趣的人。我曾經還讓剛認識不久的對象,帶我去賞鳥,哈哈哈哈。」
開始爬山後,在山上更有機會見到各種平常難以目擊的動物,小郭也就更停不下手中相機。「我剛開始爬山時,很喜歡撿山頭,覺得爬山就是要登頂才有意義。但隨著爬的山多了,加上帶隊經驗愈來愈豐富,我發現山頭撿不撿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當我們不斷趕行程,卻沒能停下來看看自己置身的美妙世界,真的很可惜。所以我更想多停留幾刻,好好拍下森林裡的一切。」
嘗過登高望遠的滋味,也享受過居高臨下的虛榮感。小郭對於那樣的感受,已不再眷戀。現在自己一個人上山,她會選擇待在一個區域內,細細探索。她像是想到什麼,興奮地拿出手機說道:「你看,這是我今年二月上雪山六天,我在路上看到被啃食成三角錐形狀的松果,猜測應該是大赤或是白面鼯鼠吃的,很可愛吧!那天晚上夜觀的時候,果然就聽到白面鼯鼠尖銳的叫聲。」
▲小郭:剛開始玩生態攝影時會挑常見的鳥種練習,雖然是普鳥白頭翁,但透過觀察跟構圖還是可以拍出有趣的畫面。
▲小郭帶團登山時拍下的南橫二星。
▲小郭:為了拍到最好視角的照片,同時不要讓動物太緊張,貼近土地拍攝是一件必要的事。
▲松果被啃食前後的對比。
黑熊計畫,展開!
臺灣黑熊,光是在布農族的語言當中,就有四種名字。而在這片島嶼上的許多原住民族,也都有對黑熊的不同稱呼,可見臺灣黑熊曾與我們如此親近,曾與這塊土地居民緊密共生。
然而,隨著都市開發導致黑熊棲地破碎化不利覓食、交配,甚至還有因為古老偏方需求而導致的不當獵捕,臺灣黑熊數量不斷減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到對臺灣黑熊的介紹,但除了到動物園,卻從未在野外看過黑熊。」因為這樣的念想,促使小郭下定決心,要進入山林,親眼看看。
當此念頭油然而生時,湊巧小郭看到了教育部「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她二話不說趕緊撰寫計劃書,並找來一位從事水下攝影友人鄭嵩樺 (綽號黑人),一起到八通關古道找尋黑熊。她解釋此項計畫緣由:「感動地圖計畫是要鼓勵台灣青年壯遊臺灣、深入台灣各個角落,探索台灣不同面向。我們提出的黑熊計畫順利獲得補助,也讓我有了經費可以繼續進行我的計畫。」
但八通關古道幅員遼闊,到底要上哪找黑熊?小郭因此邀請了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的一位高山協作「小高」,擔任她們的黑熊引路人。「小高對八通關古道很熟悉,他知道哪邊容易看到黑熊。有了他的帶領,讓我們覺得看到黑熊的機會大大提高。」
小高帶著小郭、黑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行人懷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走到大分山屋。並以此為據點,走進沒有足跡的林徑,希望見到黑熊一眼。
可惜的是,此次行程,並未如小郭所願。
▲黑熊計畫的成員們:小郭 (左)、黑人 (中)、小高 (右)。
黑熊計畫 2.0 成形
「雖然我們本來就沒有預期一定會看到,但還是有一點失落。」
小郭帶著一顆有點失落的心下了山,她也不斷認真反思:「為什麼我們沒能遇到黑熊?」最後她與夥伴推論出最有可能的原因:季節。小郭一行人進入山裡找尋黑熊的時候是八月,此時黑熊不會待在青剛櫟還沒成熟的大分,反而會另尋地點。他們下山後也有看到嘉明湖山屋發生黑熊偷吃廚餘的新聞,證實他們的推論。「雖然黑熊會到處跑,但若要提高看到黑熊的機率,小高建議我們 11-12 月再來。」
話剛說完,小郭就秀出手機照片,那是一種長得很像《冰原歷險記》電影中出現的堅果。小郭笑著解釋:「對,真的很像。這是青剛櫟,是黑熊愛吃的食物之一,通常在每年 11-12 月成熟。雖然臺灣黑熊沒有冬眠的習性,但牠們會一直吃青剛櫟的果實,儲備身體所需的能量。」
第一次沒能見到黑熊的失落感,隱然成為小郭心裡頭的一股動力,時時提醒她別忘心之所向。漸漸地,黑熊計畫 2.0,在她腦中成形。
「黑熊計畫 1.0 是我重回研究所期間實行的,後來我退學,擔任了全職嚮導半年。在我又要轉換跑道之際,我心裡想著,應該要再上山一次。」
於是小郭特別選在 12 月青剛櫟成熟時,邀請一位生態攝影師友人 (白欽源) 同行,重返八通關古道。黑熊計畫 2.0 也就此展開。
▲小郭:雖然黑熊 1.0 沒有順利拍攝到熊熊,但也藉此認識了許多其他動物,順便熟悉了大分這片森林。瓦拉米山屋附近有很多黃喉貂,幸運地會偶爾可以遇到牠們的拜訪!
有熊出沒
「那隻成年黑熊,從樹上悄然無聲迅速往下跑走,我雖然已經用我最快速度打開相機,卻還是只能拍到晃動的照片。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太緊張又興奮,導致手不斷發抖。」小郭憶起黑熊計畫 2.0 初次見到黑熊的情景說道。
黑熊計畫 2.0 的目標與 1.0 一樣:見到黑熊。第二次進入八通關古道,小郭背了 25 公斤的裝備,安排 8 天的時間。扣掉走到大分山屋約 3 天、回程約 2 天,他們還有 3 天時間可以找尋黑熊蹤跡。
行程第四天,小郭一行人看到林間有不少黑熊出沒的蹤跡,像是糞便以及被折斷的青剛櫟樹枝,讓她們士氣大振。
▲發現青剛櫟樹上的黑熊爪痕!
第五天下午,接近大分瀑布時,小郭猛然看見成年黑熊從樹上竄下逃走的畫面,她既是驚喜又是害怕,更多的是震撼。「是黑熊,是黑熊欸!我真的看到黑熊了!」當時她心裡如此想著。
原以為一趟行程能目睹黑熊一次已是萬幸,沒想到第六天,她再度與黑熊巧遇。
「那天我們試圖往更高處尋覓,找著找著,我從一處陡坡往上爬時,看見上方樹上有兩頭小熊正在覓食。小熊一時找不到媽媽,從樹下跳下來後,不斷發出叫聲找媽媽。」
目睹這一畫面,攝影師友人趕緊朝著我比劃有熊的動作 (她與友人想出一套動物手勢,避免目擊時因為呼叫而驚動動物),接著她也往後退,希望降低熊的戒心。與此同時,她手裡的相機快門也沒停過。「我拼命對著那兩頭小熊按快門,拍了上百張照片。有點好笑的是,牠們叫了快 10 分鐘,媽媽才回來領走小孩。」
熊媽媽回到原地後,趕緊領著兩隻小熊離開。小郭愣愣地看著牠們離開的方向,她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會碰到臺灣黑熊兩次。
此時的她,腎上腺素仍不斷高漲,手中的相機握得緊緊的,心裡頭除了震驚與驚喜,還有一股奇妙的感覺萌發。她頓時分不清楚真實跟夢境,大概只有相機裡的記憶卡能夠證實這段與黑熊相遇的回憶。
▲小郭第一次遇到黑熊因為太震撼,手抖到完全無法對焦。
▲小郭:正在呼叫媽咪的臺灣黑熊小朋友。
▲小郭:臺灣黑熊小朋友,黑熊的布農族語叫 Tutumaz,原意為「英雄」。
▲小郭:大分有許多被山豬翻過的鬆土痕跡,有天巧遇了野豬小朋友,互相對望了好一陣子牠才緩慢離開。
牠們的家
帶著黑熊計畫 2.0 豐碩成果回到都市,小郭久久沒能忘懷在八通關古道的一切。同時,她也開始自省,拿著相機進入山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在想,我進去山林的身分是什麼?我要拿我的相機與這塊土地說什麼?」她不斷自問。
▲河谷清晨的景象,陽光打在飛行的昆蟲上,形成一條條的星河。
▲與大分山屋道別的那天。
這些深遠的問題,她一時間難以有答案。但她心底有個感受,卻很真實。「當小高帶我們到大分山屋時,他隨口一句『回家了』,讓我很是震撼。他把這片山林、這座山屋視為自己的家。但對別人 (包含我) 來說,這只是一座山屋,一個讓我短暫過夜的地方。」進入布農族的聖地時,小高還會以高粱祭祖,更是讓小郭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是一群人的家。而這些人,對於臺灣黑熊,更有著比起她更為強烈的感情。「我在中正部落與一群布農族人喝酒,他們講到不久前發生在屏東縣霧台鄉隘寮北溪的母黑熊遭獵殺事件,憤慨不已。那種憤怒的情緒,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家人被殺一樣。」
看著那些有幸拍到的黑熊照片,黑熊之於人類的意義,在心底留下印記。
回到都市,小郭開始著手剪輯黑熊計畫影片。她的黑熊計畫 1.0 影片,甚至獲得「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首獎肯定。她微微笑說:「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影像好好紀錄下來,我想堆疊起一個軌跡,證明臺灣黑熊的存在。」
小郭也下定決心,往後的每年 12 月,只要時間允許,她就會回到山裡看看臺灣黑熊。待青剛櫟成熟時,就是「牠們」再見面之刻。
▲臺灣黑熊,會再見的!照片/倪培榮。
?? 追蹤小郭的 IG:https://www.instagram.com/153.wildlife/
照片提供/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