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圖文由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撰寫、Mountain Hardwear Taiwan授權刊登於本站。
帳篷,是山上最溫暖的家。沒有山屋的方便舒適,卻是彈性調整行程的避風港,有著相聚相惜的溫馨、與遠離人群的寧靜。是每個跨日登山者走到最後,必然會擁有的終極裝備。
然而帳篷的形式千百種,光是「登山用」與「露營用」的帳篷就有巨大的差異:登山用的一定要輕、不能太大、不能太高。
因為登山帳要自己背、山區的寬大好營地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稀少,且稜線上偶而還有大風,太高的帳篷容易被吹壞。而露營用的則是講求舒適、美觀,重量很重高度也很高,簡直是移動豪宅。
所以,十分不建議拿露營用帳篷去登山,不僅重死人、四人以上的帳篷很難找營地,更可能被大風給吹垮。
然而,登山用的帳篷一旦拿去露營區,用是當然可以用,但時常覺得空間侷促、矮人一截。甚至輕量化玩家最愛的「金字塔帳」,還有著不打營釘搭不起來的特性,遇到許多露營區愛鋪設的棧板就會十分頭痛。不過其實,打從我擁有自己的帳篷以來,因為從來沒考慮過野營以外的需求,所以一直都沒有這種能適應各種地面,「登山露營兩相宜」的帳篷類別:「自立帳」。
我人生的第一頂帳篷,是某大牌的雙峰金字塔二人帳,服役時間從2016年初到2017年底,但我一直對它的帳內高度與嚴重反潮非常不滿意(也因為太不滿意所以連品名都要馬賽克不然人家會哭)。所以當它在東郡大山天空營地被狂風吹裂後,崇尚「堅固耐用」帳篷的我,便從2017年底開始投入我那頂招牌的紅色隧道帳 Anjan 3GT 懷抱,至今已經5歲了,仍快樂服役中。後來又再度入手同家更輕但一樣堅固的二人雙峰金字塔帳 Anaris,至今快3歲了也快樂工作中。
這兩頂帳篷我用起來是非常滿意,然而因為它們都是「非自立帳」(一定要打營釘才搭得起來),所以當我遇到林道硬地面、棧板營地時,都要花更多的心思才能把帳篷搭起來,而且會搭得不好看,讓我心情彆扭:我認為帳篷就是要搭的繃繃的,呈現最完美的弧線與最好的防風防水效果。
因此,在使用多年後,我開始萌生來頂「輕鬆休閒大空間自立帳」的想法,畢竟不是每趟行程都是去極端天氣與地形操爆帳篷的路線,而可能是簡單避風的百岳路線,甚至從未嘗試過、也想嘗試看看的「機車露營」——結合我人生最愛的兩個元素,重機與山。
正當我有這個念頭時,一頂帳篷就這樣闖進了我的生命,它就是 Mountain Hardwear Taiwan的Aspect 3。
雖然跟這個明年將滿30歲的美國品牌帳篷相處時間短暫,但它讓我十分滿意(他們家連衣褲都好穿),使用心情與情境也跟既有的帳篷很不一樣,就讓我慢慢分享和它相處、以及第一次機露的故事吧!
今年秋天,我和好友 CJ PAPA 西街阿爸 騎著他盼了3/4年的新車,和跟 BMW Motorrad Taipei 台北意德 合作體驗,我曾經的夢想車 BMW R 1250 GS Adventure(大鳥),從台北出發到羅山林道開始了人生第一次機車露營。
羅山林道不愧是疫情後爆紅的野營勝地,我們平日去就有好幾組野營者在那邊,網路上前人分享最好的幾個位置也早已被佔據,甚至還有劇組來取景,讓我們只得在林道上自立自強尋找合適的空地紮營。所幸機露最大的好處就是營地彈性、沒有停車問題,甚至像大鳥這樣的大型多功能重機,要在林道上隨便找到位置停也不是難事;我們花最多力氣在挑三揀四「最舒服的營地」,而不是「可以睡的地方」。
平日中午的羅山林道,雖然好營地都先被搶走了或者前一晚的還沒拔營,但人真的不多,夜裡很安靜、很舒服。安眠在筆直整齊的柳杉人造林下,如同在北國黑森林中露營般,泉音潺潺、樹冠縫隙中得見星空點點,一片漆黑的森林沒有風,只有營燈與兩位愛重機成痴、光是看著車子就能整晚ㄎㄎ笑的傻男人(男人的幸福真是簡單)。隔天因為樹林遮擋陽光不會被熱醒,悠悠哉哉起床後,收帳時心裡不禁感嘆難怪這裡會爆紅:又方便又舒服。
機動工具野營,因為都睡在相對自然、非重度人工整理的山裡水邊,真的是非登山者想獲得最接近登山的過夜體驗,最便捷的途徑。而野營沒水沒電沒得洗澡的不方便,就跟打檔機車一樣,是一種回歸純粹的生活方式,感受人與自然、人與機械的互動。
這邊小小岔題一下…大鳥真的太好騎了…不要看他大,動起來靈活的很,而且靈活之外也給人滿滿的穩定感,不愧是多功能重機之王啊!有興趣的朋友建議不要去意德試乘,不然家裡車庫可能會突然多一台(欸
這次會選擇羅山林道,一來是因為在它爆紅前後我都沒去過,想說總該知道機動工具野營的感覺。二來是…由於桶後林道被封只能步行,要能符合「在相對自然的山林中,睡在心愛的重機旁邊」這個條件,整個台灣在新竹以北的西部就只剩羅山林道一個地方,其他要馬不宜公開、要馬無法睡在機車旁邊、要馬就是柏油或水泥路面,或者景色太過人工。
在選擇地點綁手綁腳的同時,我腦中卻浮現出了數不完的免申請山徑,地點任君挑選隨到隨包場,不禁覺得… 在台灣如果只能依靠交通工具,能符合前述條件的地方真的太少,或只能到人家整理好的營地過夜;而如果有能力靠雙腳,那麼在「不打擾其他人」的前提下,依然能得到近乎無限的自由想像。
台灣,真的是一座又小又大的島,端看如何與它相處。
但是!「機車露營」真的很輕鬆愉快,相較汽車,不僅可以找個小空地隨停隨睡不用背重裝走路,還可以與心愛的機車共眠,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德國工藝結晶與台灣森林的自然之美,構築成一幅兼備野性與理性、生命與機械同存的畫面,簡直是嚮往自由、喜愛機械的人們,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了。尤其雖然我已經用附掛三箱的BMW R1250GS 大鳥開外掛,並同時把露營桌綁在後座,但能帶的行李依然非常有限,免去了普通露營被人詬病「好像在搬家」的麻煩,而比較接近徒步野營的簡單。
機露,就是不用煩惱停車問題、選擇地點更具彈性,並以機車有限的酬載能力限制行李的量,只留下最精簡必要元素、比車露更接近徒步的減法旅行。
這次的經驗,讓我覺得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真的十分適合機露兼登山。(※延伸閱讀:來場島內出走,機車露營的硬派浪漫 FT. 娣娣&昌憲、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TENT )
它以小巧輕便的收納體積和1.87公斤的打包重量,為我們的第一次機露節省了許多置物空間;並且在展開後,讓我們得到一個內部空間極大,睡兩個人超寬、睡三個不嫌擠的居住空間。
更棒的是它的內帳高度高達109公分,我身高181公分坐在裡面頭部毫無壓迫感、不太會碰到帳頂。
這樣的帳內空間讓我非常、非常滿意,於是後來又帶它去走了南一段,來個真格測試,畢竟三人帳1.87公斤的打包重量相當於一個人多「一瓶600 c.c. 礦泉水」的重量就能過夜,在登山帳篷之中也算是十分優秀的。
而它在鋒面來襲風雨不斷的海諾南營地,也十分盡責的讓我和鳳梨王子度過了舒適的一晚,甚至讓隔壁帳的夥伴 Jack 過來一起用餐、舒服尬聊一宿,留下了落魄中的美好回憶。
在我對 Aspect 3 最滿意的「帳內空間」以外,我其次滿意的,是它在置物空間設計上有許多巧思。它的內帳採用全紗網的設計非常透氣(但到了冬天會變成小缺點,只好睡袋帶暖一點的),在帳篷兩側都有門方便兩邊的人進出,而兩個門邊各有一個置物袋給兩側的人放手機、衛生紙、頭燈、眼鏡等等小東西。這樣再也不怕找不到或壓壞啦~
前面都還中規中矩,但後面是我第一次看見有廠商如此貼心:Mountain Hardwear 並沒有忘記三人帳睡在中間的那個夾心餅乾人!竟然在內帳靠近頂部的位置,設計了一個給中間的人用的梯形置物袋放小東西們,未免太貼心了吧!!!
而內帳最頂端也設計了一個扁扁的三角形置物空間,讓我們不用帶營燈、只要把頭燈放進去,就可以變成照亮整個帳篷的燈源,這樣就不用再戴著頭燈吃飯或聊天了。我對這設計簡直讚不絕口,實在太聰明了…而在內帳正上方,還有成正方形排列的四個小吊環,可以吊真正的營燈,或睡覺時直接把眼鏡吊上去,就再也不怕壓到囉!
「四個置物口袋+四個帳頂吊環」與「以輕量登山帳而言高大且方正的起居空間」是我最愛這頂帳篷的兩大特色。
而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的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造型好看以外,結構與搭建方法也十分簡單,我故意不看說明書,第一次搭仍很快就上手。和許多自立帳不同的是,它的 DAC Featherlight™ NFL 鋁合金營柱(就是露營神椅 Helinox 用的鋁合金廠,強度品質非常有保證),出廠就已固定好呈「X」型,並與內帳以「勾」的方式結合,而不是需要穿進一個長條形的洞才能把帳篷撐起。
這個設計在操作上十分簡單,拆帳超方便;但搭建時一個人操作會比較困難,建議和旅伴一起搭會快速又正確。並且要記得按順序「由下往上」把內帳的圈圈勾上營柱,不要心急勾錯了,帳篷會變成很奇怪的形狀甚至危及結構喔!
空間大、漂亮、搭建簡單以外,我選擇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當我的第一頂自立帳還有一個原因——外帳是我最喜歡的材質,「矽尼龍」。
帳篷外帳的布料其實不防水,布本身負責的是「抗撕裂」能力,一般來說紗線材質強度單位「D」數越高的布,抗撕裂能力會更優秀,以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來說,外帳20D的尼龍布面對一般情況而言已經夠了,但還是不能太囂張,盡量不要搭在正風口會比較好。
有了抗風能力以後,要讓外帳防水,必須再經過防水加工。常見的防水工法有兩種:PU 塗層與矽塗層。PU 塗層防水性好又便宜,但有著壽命相對短、保養不當長期潮濕悶熱會脫膠脱膜等缺點,是我不感興趣的防水布料。而矽塗層比較貴、防水性也沒那麼好(縫線處不防水,多使用遇水膨脹的「膨脹線」來堵水,但雨太大還是會小小滴進來,這我很有經驗,不會造成太大困擾),但完全沒有脫膠問題(沒有膠要怎麼脫膠),使用年限可以非常長,保養又簡單放在乾燥不過熱的地方不要發霉即可,因此是我優先考慮的布料種類。
經過矽塗層或浸泡處理的布料,俗稱「矽尼龍」。秉持著帳篷就是要耐用的心情,就算找沒有H牌那麼鬼神耐用的款式,我還是希望延續這樣的精神。而當摸到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的外帳時,我十分開心:就是這個手感,滑滑潤潤又薄薄的外帳,是矽尼龍!就是它啦~
它的耐水壓是1,200mm,一般的雨強度大概1,000mm左右而已,大概要超級大豪雨等級才會讓外帳扛不住而滲水(但到時候市售帳篷大都一樣撐不住,極為少見)。希望這頂帳篷也可以陪我很久很久,和 Anjan 3GT、Anaris 一起,出一支「3A」登山隊(Anjan、Anaris、Aspect)!
對了,矽尼龍還有一個好處…因為表面滑溜所以髒東西不易附著,髒了水沖沖就乾淨了!
當然,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還是有缺點的,比如前庭雖然和一般登山帳篷差不多,但比起我既有的兩頂帳略小了點(後來檢討是它們兩個太大我吃好習慣)。內帳門的收納方式是「塞進一條線裡」讓人感覺不是很整齊,我還是比較喜歡綁帶式整齊收在旁邊的內帳門。布料的厚薄讓我心裡稍微沒那麼安穩,但這是非DCF布料輕量化帳的共通特色,不是它的問題(DCF 很神又輕又強,但它最大的缺點是爆貴、有脫膜風險且長得像垃圾袋)。17,800元的售價雖然比起中國帳們不算便宜,但比起我原本就有的兩頂帳和 DCF 產品而言,已經很平價了。
大概就這些,其他我暫時想不到。
而優點部分再統整一次我最滿意的點:
- 權衡各項特點後的強度與重量配置很不錯。
- 帳內空間與高度十分寬廣舒適,不會過於低矮侷促。
- 帳內許多置物空間與吊環的巧思是我見過最優秀的。
- 矽尼龍外帳耐用好保養又相對強韌。
衝著這四點,加上身為「自立帳」不怕硬地面、不挑營地隨處都好搭的特性,讓我在本來就擁有兩頂非常優秀的非自立帳後,依然決定選擇它作為人生第一頂自立帳。
畢竟,論使用情境乃至價位與重量,我想這兩個牌子是不會打架的:必須不計重量代價達到強度上萬無一失、高枕無憂的高強度行程,我仍會出動我的老夥伴;知道全程營地都安全避風又輕鬆,甚至偶而拿去露營區搭在巨大的車露款帳篷中雞立鶴群,我會選擇出動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
年終歲末,想要犒賞自己、為自己找一棟山中移動小屋的朋友,不妨視自己需求,決定要輕一點、寬一點、高一點、舒適一點的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或者重一點、矮一點、貴一點卻強度超群的我的老夥伴們。又或者當個大人:兩個都要!
畢竟,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想兼得就得買兩頂,或犧牲耐用度(相對矽尼龍永不脫膠)、空間(大多較為侷促)與錢錢(比我的老夥伴還貴),尋找外型不一定是自己的菜的 DCF 帳囉!
而機車露營,坦白說,「拿自己愛車的輪胎當其中一根營釘」感覺實在太有趣了,是我目前想得出能與愛車相處最深刻的方式,並且能同時被多姿多彩的台灣山野擁抱。如果在徒步之外,你崇尚自由、不怕風吹雨打,喜歡簡單旅行、享受貼地飛翔、不想煩惱車位、想與風景共眠,那機露,尤其是冬季的南部,就會是你最棒的選擇。
Mountain Hardwear Aspect 3,便是我覺得在機車露營方面,要同時滿足登山甚至露營,兼顧質感、舒適度與輕量的最佳選擇之一了!簡直和BMW多功能車大鳥一樣多功能。能騎著大鳥睡 Aspect,這趟羅山林道之旅真是太多功能啦!
圖、文 /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Mountain Hardewar Aspect 3 詳細規格請參考:https://bit.ly/3WJhEZJ
| Mountain Hardwear |
▸ Mountain Hardwear 台灣 Facebook / Instagram
▸ Mountain Hardwear 全台通路資訊
▸ Mountain Hardwear 網路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