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行、野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絕對要算上睡袋一份,好的睡袋、合適的睡袋,不僅可以讓你在戶外睡得安穩香甜,更是保命的關鍵。在戶外,一旦失溫,可不是開玩笑,一般來說,失溫只要超過三小時,就可能死亡 (身體核心溫度低於 35 度 C)!
說到死亡當然是嚴重了些,不過有些人或許會有睡袋不夠保暖,以至於睡到冷醒的不舒服感覺吧?或甚至睡袋太暖,而熱到出汗,甚至想要脫掉睡袋,也導致整晚睡得很不好。
本文從幾個挑選面向,跟大家說明如何挑選一只合適自己、搭配環境與氣溫的睡袋。只要按照我們的挑選步驟,你就能選到最適合的睡袋囉!(以下皆以羽絨睡袋說明)
1️⃣ 看懂睡袋特別的數值
如果你是外型派的,就算再喜歡某一款羽絨睡袋的外型,還是得先看看標籤,研究相關係數。一般來說,睡袋需要理解的係數包含如下:
- 蓬鬆度:又稱膨鬆係數,英文為 Fill Power (簡稱 FP)。指的是「單位重量羽絨所能填滿的體積」,數值愈大,表示保暖效果愈好。例如:800 FP 的羽絨睡袋,會比 600 FP 的產品來得保暖。
- 填充比例:睡袋所載明的填充比例,指的是羽絨 (D) 與羽毛 (F) 的占比。羽絨呈現絨球狀,無梗,取自水鳥胸口最能保暖的絨毛;羽毛就如大家印象中的羽毛形狀,有梗,保暖效果較差。一般來說羽絨睡袋都會標示兩者的比例,如 90% 羽絨、10% 羽毛,或是簡寫為 90/10。羽絨占比愈高,保暖效果愈好。但是沒有所謂的 100% 羽絨睡袋,一來是不可能有 100% 的羽絨,一定多少會混雜羽毛;二來是羽絨睡袋需要羽毛的梗撐起結構,增加蓬鬆度。
- 溫度:睡袋都會標明「極限低溫 EXTREME」、「最低溫度 LIMIT」、「舒適溫度 COMFORT」、「最高溫度 MAXIMUM」幾種溫度別。極限低溫 EXTREME:標準體型女性可以維持 6 小時不失溫的極限低溫。
最低溫度 LIMIT:標準體型女性在放鬆姿勢下入睡的最低溫度。
舒適溫度 COMFORT:標準體型女性在放鬆姿勢下入睡的溫度。通常標示的溫度用於潮濕的環境都要再往上加個 6 度左右,例如標示舒適溫度為 10 度的睡袋,用於濕冷的台灣山上 (氣溫 10 度左右),可能會不夠喔!此外,如果知道自己是比較怕冷的人,建議可以挑選舒適溫度再低一些的產品。
2️⃣ 重量與材質考量
睡袋重不重,不僅僅關乎到登山負重的總重控制,也會關係到睡袋的保暖程度喔!舉例來說,兩款都是 1000 公克重的羽絨睡袋,內含的羽絨填充重量分別為 600 公克與 800 公克,後者表示羽絨的總重量較多,也比較保暖。若是追求輕量化的話,建議看完總重,務必要看一下羽絨填充重量會比較準確。
另外就是材質的考量。從表布看起,丹數、抗撕裂程度、防潑水效果等等,都會影響表布材質的好壞,特別提醒,務必選擇防潑水效能好一點的,比較能避免羽絨受潮保暖性能降低。
至於填充的羽絨,有些產品可能不會特別標示羽絨來源。但一般來說,鵝絨的品質較鴨絨好,因為鵝絨的絨朵較大、較蓬鬆,也較保暖。而且鵝的生長期較長,絨朵的成熟度較高,也會讓保暖性能提升。所以鵝絨填充的產品價格也會較鴨絨高出不少。兩者雖有差異,但這不是主要挑選的重點,如果預算有限,挑選好的鴨絨睡袋也是沒問題的喔!
3️⃣ 外型挑選
羽絨睡袋的外型,主要可以分成兩個派別:信封狀、木乃伊狀 (或稱蛹狀、繭狀)。信封狀呈現四四方方的長方形,讓使用者擁有更多腿部、翻身空間,有些還可以整個攤開變成羽絨被,或是兩款產品連在一起變成雙人睡袋。不過信封狀的睡袋因為較不貼身,所以對某些使用者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暖。
木乃伊狀顧名思義,會把人整個包覆起來,像是木乃伊一般。木乃伊狀的睡袋因為包覆性強,所以保暖效果也較信封狀好。
▲木乃伊狀睡袋
▲信封狀睡袋
4️⃣ 其他關乎保暖的要素
除了上述的保暖要件,有些睡袋為了盡可能增加保暖效果,以及躺睡的舒適性,會在結構上做些優化。例如 Nanga 的部分新款睡袋,就有針對頸部、腿部加厚結構,除了提供支撐,也能讓較少衣服包裹的部位增加保暖效果。
此外就是縫線,睡袋的縫線、縫法可說是關乎保暖性的重要關鍵。如果只是簡單地將羽絨以車縫方式隔開,熱能很快就會散失。因此許多品牌會採用特殊縫法,例如立體的羽絨填充空間,解決傳統車縫結構問題。還有傾斜式、錯開填充等等,大家在選購時不放多詢問一下店員,了解睡袋是否有針對熱能散失問題做了什麼樣的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