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均所得增加,以及現代人追求生活品質,樂於往戶外跑,享受在大自然懷抱下露營的悠閒氛圍,台灣的帳篷商機更顯龐大。根據 GRASS App 的調查發現,台灣市占率最高的帳篷品牌前三名分別為:迪卡儂、Coleman、Snow Peak。迪卡儂為法商,採量販形式販售,商品價格低廉;Coleman 為美國百年品牌,其經典外型擄獲不少死忠粉絲;Snow Peak 則是日本高端戶外品牌,設計簡約時尚,在台灣中高價位的帳篷市場有著屹立不搖的象徵性地位。
緊接著世界三大品牌之後,位列市佔率第四名的帳篷品牌,是來自台灣的 Turbo Tent。而這品牌,創立至今不過七、八年左右而已。
帳篷成金的年代
197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期,是台灣帳篷代工的黃金時期。Turbo Tent 即是源自於 1975 年創立的能昌實業,專營帳篷代工、出口。Turbo Tent 總經理陳逸豪說明:「在那個年代,歐美戶外大廠都到台灣來找我們代工帳篷,只是那個年代沒有講求數據化、規格化,客戶拿著樣品來,我們就按照樣品作出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直到我爸將他數學系的思維灌輸到帳篷製作上,不僅讓帳篷製作減少誤差、提高生產效率,也建立起後續發展的基礎。」
到了 1980 年代,當多數帳篷代工廠還在看原型打樣的時候,能昌實業已經有辦法規格化大量開發產品。同時也在國際展會上吸引更多國外客戶的目光,進而開發更多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廠委託設計代工)的機會。
陳逸豪的父親,就是能昌實業的創辦人陳金成,他一手打造台灣最大的帳篷代工王國,最高紀錄每年可以生產超過十萬頂帳篷。且以當年來說,99% 的帳篷都是代工外銷。對此,陳逸豪解釋:「歐美先進國家他們比較早進入已開發國家階段,人民有錢有閒可以從事戶外運動。相較之下,當時的台灣,甚至是亞洲地區,都在忙著賺錢,沒有露營的風氣。」
直到 1990 年代初期前,台灣帳篷代工蓬勃發展,默默替台灣賺進不少外匯。就能昌實業來看,以當時幣值來說,每年營業額可達 8,000 萬元。然而,1990 年代中期,許多穩定的歐美大品牌客戶,紛紛西進,將訂單移往中國。「我舉個例子給你聽,你就能明白。當我們與對岸一起參加國際展會,就有客戶在中國廠商的攤位,指著我們帳篷詢問他們可不可以做、價格怎麼算。」
台灣帳蓬代工廠面對中國的強勢競爭力,不得已之下只能紛紛削價競爭,企圖留下訂單。
▲Turbo Tent 總經理陳逸豪。
大型帳篷崛起,台灣的另一機會
2000 年前,歐美各國流行的是小型帳篷,鎖定族群是年輕、樂於登山的戶外玩家。台灣帳篷代工廠對於小型帳篷的開發與製作已經相當純熟,各代工廠的技術也都有一定水準。不過隨著惡性削價競爭的持續,加上中國的搶單潮,台灣帳篷代工廠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許多工廠撐不過,紛紛關門歇業。面對如此巨大挑戰,能昌實業採取了不同的作法。「1999 年開始,我們公司開始研發中大型家庭式帳篷,以一房一廳為規格,可容納六至八人,熱銷歐洲、日本,後來也開發了澳洲、美國市場。」陳總經理說明。
中大型的帳篷開發製作相對於小型帳篷要來得更高難度,考驗車縫技巧、結構設計、搭建方法設計,同時又要盡量控制帳篷的重量。靠著中大型帳篷,替能昌實業創造了許多機會,也暫時止住了大量訂單流失到中國的血。
「但是時代在變,市場也會變,消費者想要的也會不一樣。經過了十年左右,大家發現這種大型帳篷實在是不好搭。也是市場的回應,促使我們進步,我們隨後推出了鋼線彈放式的帳篷,最大至八人帳都可自動彈放。」
自動彈放式帳篷一推出,確實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以及其他廠商的爭相效仿。然而,此種帳篷,很快就被發現有一些問題。陳總經理解釋:「直到現在,大家應該很少看到這種帳篷了,原因在於雖然方便,可是畢竟骨架較軟,容易被強風吹斷,或是使用不當下容易斷裂,不適合台灣的氣候環境。」
能昌實業推出的中大型帳篷,奠定了公司日後的發展方向,也讓許多國際品牌只要想到大型帳篷代工,就會想到能昌實業。不過對於接棒經營能昌實業的陳逸豪來說,公司必然需要走出自己的路,開創自己的品牌。就此,Turbo Tent 於焉而生。
來自台灣的帳篷品牌
陳總經理笑著說:「我們常開玩笑,我們生產一星期的帳篷,可以讓台灣賣一整年。」玩笑話中,可知道台灣市場之小,要支撐起一個品牌,實屬不易。那為何會出現 Turbo Tent 這個品牌呢?
「對一間代工廠來說,若要賺錢,勢必就要有大品牌的支持。但已經很久沒有大品牌找上台灣代工廠生產帳篷了。此外,若是過分依賴大品牌,對公司而言也會有比較高的風險。」
於是,能昌實業除了一直開發新的技術,像是於 2004 年發表第一款帳篷;同時也重視「品牌」的發展。
直到 2015 年,能昌實業推出了一款號稱 30 秒就能搭好的快速帳,並獲得紅點設計獎(Reddot Award)的肯定,一個意外的機會因而找上他們,加速了 Turbo Tent 的誕生。「2015 年好市多找上我們,問我們要不要在他們店內販售帳篷。這對我們而言是一件大工程,畢竟能昌實業一直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品牌,但要在好市多上架,光有註冊商標是不夠的。還得有品牌名稱、完整的品牌包裝。」
於是,能昌實業積極展開品牌塑造工程,將品牌名訂為 Turbo Tent,於好市多正式銷售獲得紅點設計獎肯定的快速六人帳 N-270,且很快地就收到好消息,帳篷上架沒多久就被民眾瘋狂搶購。Turbo Tent 的名號也因而被打響,時至今日成為全台市占率第四高的帳篷品牌。
台灣戶外品牌的機會
「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有非常多優秀的人投入戶外產品開發,像是很多很棒的焚火台、木製戶外用品,都讓我們覺得台灣人才輩出。」說起對台灣近期的戶外產品市場的看法,陳總經理如是說。
不過台灣戶外品牌要被台灣人接受,甚至走出國際,陳總經理不諱言,還有一段路要努力。「我們常說 MIT,但這個詞背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對我而言,MIT 意味著材料好、品質好,但若與同等價格的外國商品相比,消費者更願意掏錢買那些號稱百年歷史的戶外品牌。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還沒辦法相信台灣製的產品有其『價值』,我們還沒有定義屬於台灣產品的價值。」
當台灣人更願意購買國外產品,台灣本土品牌市場自然就會受到壓縮。但陳總經理一點都不悲觀,反而認為台灣人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實驗商品。「很多國外品牌都會選擇在台灣落地,原因就是台灣市場不大,顧客回饋快,可以很快知道產品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優化。我認為台灣品牌愈來愈多元是好事,更可以把台灣當作品牌的根據地,考慮往東南亞發展。東南亞多數國家的戶外產業尚未健全,可以做為產品外銷的第一站。」
隨著戶外運動愈趨興盛,且露營人口持續攀升,Turbo Tent 也不斷尋找更多機會。「我們注意到近年露營愈來愈豪華,且對大型帳的需求仍在,我們正努力朝向更輕量化的目標前進,回應市場需求。同時也開發新的結構與材料,搭配時下顧客喜歡的復古造型,給追求質感、格調的露營玩家。」Turbo Tent 近來也積極與各大露營活動合作,在大量年輕人聚集的活動現場,可見到 Turbo Tent 帳篷一字排開,更讓我們看到品牌打進年輕市場的企圖心。
台灣歷經了「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各類代工、加工出口產品興盛一時,台灣更有世界代工廠之美譽。然而,隨著他國的競爭力提升,台灣也面臨企業轉型浪潮,這些曾經替台灣賺進無數外匯的「傳統產業」,也勢必得重新擬定航線,開闢新航道。Turbo Tent 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創立了自有品牌,更以台灣為根據地,深耕在地,再向國際擴展市場;同時 Turbo Tent 也是台灣眾多新成立小品牌的委託代工公司,縱使少了國外大訂單,仍一邊扶持本地品牌,一邊與本土品牌共同成長。
與台灣本土品牌合作的過程中,陳總經理也驚訝於台灣新一輩品牌創立者們的創意與想像力,讓他對於台灣戶外產業的未來更有信心。採訪尾聲,我們詢問陳總經理對台灣戶外市場有什麼樣的期許?他最後如此說道:台灣市場一起好,大家才能愈來愈好。
照片提供:Turbo 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