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小心在山上發生意外,如受傷、墜谷、迷路,需要求援時該怎麼辦?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反應就是打 110 或 119 電話,請警察或是消防員協助。
然而你知道嗎?當你撥打了這通電話,雖然接通的是警消人員,然而出動人力協助救援的人,卻不見得是警消。或是,雖然消防員可出動搜救,但同時還會有很多單位的人一起投入搜救工作。一通電話,接通的不僅僅是消防單位,背後牽涉的搜救系統相當龐雜,包含責任的歸屬、釐清,可能都要在電話掛掉後立即處理。
我們想跟大家一起更了解台灣的消防單位之於山域事故的角色,而要回答這個複雜問題,得由深在消防單位的專業人士回答會最為合適。現任內政部消防署災害搶救組的蔡明奮視察,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
消防署訓練中心:基礎山域搜救知識與技能的搖籃
在談討消防員之於山搜的角色前,蔡明奮視察帶領大家先到消防署訓練中心一探究竟。
1999 年發生的 921 大地震,重創了台灣這片土地。內政部消防署有感於台灣需培養更強的救災及災害應變量能,依照災害防救法第 16 條規定,設立消防署訓練中心,提供第一線緊急應變防災、救災人員教育、訓練基地。行政院於 2001 年核准「設立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中程計畫」,規劃於 921 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南投地區,建置基地面積達 109 公頃的消防訓練中心,並於 2010 年 1 月 19 日消防節正式落成啟用。
消防署訓練中心是亞洲第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消防訓練中心,在這裡,同時也提供了山域搜救訓練。
為培育特考班學員及警大 (專) 等學生班成員,具備山域救援基本知識與技能,於日後分發服勤單位執行山域救援任務,接受更進階專業訓練,消防署於 2014 年辦理山域搜救訓練教官班,並於隔年邀請美國山難搜救協會救難人員來台授課,共計培育 71 名種子教官,於 2016 年起正式投入地方消防機關從事進階適山域救援訓練教學。
蔡明奮視察補充說到:「消防署訓練中心的學生班山訓,算是相當基礎的課程,這課程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大家怎麼攀登、輕量化打包、野炊過夜;地圖判讀以及簡易的野外救助救護訓練課程。」
根據消防署提供的資料顯示,訓練中心的山訓課程,由山域搜救領域專家學者及實務經驗資深人員組成教材編輯委員會,進行教材編撰及訓練課程設計,課程內容主要包含裝備介紹、地圖判讀、山域導航技術演練等,並實地至合歡山進行兩天一夜的移地訓練。
山訓打底,專業分工
蔡明奮視察表示,全台較常受理山域事故案件的縣市,大約 13 個左右。而且,並非每一位消防分隊都會鄰近山區。事實上,只有少部分消防分隊位於山上或是山區附近。大多數消防機關的執掌勤務是都市型態人命救助、緊急救護、火災搶救及預防工作等等。
也因此,如果消防員分發到的消防分隊是經常受理山域事故的話,地方消防局會規劃安排更專精的山域事故救援訓練,提供消防人員更全面的學習機會,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山域事故。蔡視察接著說:「講到這,大家應該也能理解一件事,就是『消防員其實對山域環境並沒有那麼熟悉』。畢竟,消防人員不是整天待在山上,也不會一直往山裡跑。」
所以當我們在山上發生意外需要求援,而打了 119 電話,當電話掛斷後,消防單位第一件事是橫向聯繫有關單位動員共同處理。蔡視察補充解釋:「比消防人員更熟悉山域環境人士很多,但消防單位一旦接到報案電話,有責任協助民眾排除問題,因此會依照山域事故發生地點,橫向聯繫有關山域管理機關。舉例來說,民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發生山域事故,在地點不清楚的情況下,我們會同步聯繫太魯閣國家公園所屬職員動員就近搜尋,同時也會聯絡當地山域搜救單位協助進行。這樣可節省消防單位從山下馳援山上所耗費的時間,加快救援腳步;同時也讓更了解該山域的人士盡快確立受困者的確切地點。當然,如果受困者可以提供明確座標、地點,就近由相關單位出動,盡快協助民眾脫困、送醫,受困特別困難地形,消防人員也可以盡快救援人力。」
搜救隊組成!誰該聽誰的?
山域事故救援分成搜尋與救助,前者主要任務為找尋民眾,後者主要任務為提供民眾救助。「以山域救援工作來說,我們主要會遇到兩種人:第一種是手上有定位設備,但不確定怎麼操作,如果訊號良好可以通話,在消防人員的指引下,通常可以回到原本路徑上;第二種是完全沒有攜帶定位設備,或根本不會操作,我們只能透過他的口述,推測可能在哪個地方走失。還有一種,則是等到親友發現人出門登山一直沒回家,才打電話報警。」
當救援任務啟動,現場須有一名指揮官,負責調度人力、協調任務。例如請熟悉當地山域環境的人員擔任嚮導,帶領搜救人員入山找人。同時安排人力推測可能失蹤地點。蔡視察接著說:「大家應該會很好奇,我們要怎麼推測?主要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是從過往該山域迷途事件、當事人攀登經驗及背景,推估可能的走失地點;第二種是透過圖資分析收訊盲區,假設迷途民眾意識清楚、手機有電,常理下應該會打電話求援,若無法撥出電話,表示可能位於收訊盲區;透過情資蒐集及圖資綜合研判,再以該區域為重點搜索範圍。」
以上這些工作,都是同步進行,消防人員除了要指揮現場,還得密切與各方團體保持交流,互換資訊,以盡速找到當事人者。講到此,蔡視察則特別提出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理解家屬會想要盡快找到親人,所以找來民間擅於登山、搜索的專業人士,然而迷途案件搜尋需要各界情資共享與配合現場指揮,將有限人力投放到高機率搜尋熱區,才能提高尋獲機率。」
近年來因為山域開放,加上疫情關係,許多人無法出國遊玩,改往山上跑。從消防署的調查數據可以知道,這兩年山域事故數量增加了不少,且以迷途居多(延伸閱讀:消防人員親身告訴你,5個最常見的山難類型與防範措施)。蔡視察從消防人員的角度出發,針對未來山域搜救的分工,給出這樣的想法:「如果沒有做好萬全準備就進入台灣的中級山,相當容易迷途。一旦迷途,又無法跟外界取得聯繫、提供確切座標,加上多數人迷途後的直覺反應就是往下坡、溪谷走,這些都會讓搜救行動變得更加困難。如我前面提到,山域救援需要高度專業與技術,難以完全仰賴消防人員的協助。而且消防人員的救援經驗可能也會隨著人員調遣、離職、退休而中斷,導致救援經驗無法傳承,對山域的熟悉程度也不如巡山員、山上志工、登山嚮導等等。」
「此外,如果山域事故發生在管轄範圍重疊地帶,還可能出現責任歸屬的問題。我們認為,搜尋與救助應該要有合理分工,搜尋由熟悉山域環境的相關單位第一時間動員;救助的部分,只要有確切地點,消防機關就能盡速派員馳援。」
照片提供:內政部消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