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學放學後,在做什麼嗎?一個在 IG 上自稱「魚癌末期」的大男孩,戴呈兆,從小學就跟著大伯釣魚。下課後,大伯帶他到釣魚場,他靜靜地看著大伯熟捻掛上粉餌、操作釣竿,不一會兒,肥美的魚就上鉤了。自那時起,釣魚好像成了一股魔力,牽絆著他那幼小的心靈,引領他一步步走上釣魚之途。
上了高中,呈兆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再拿賺取的零用錢買釣具。下課後,他也幾乎把所有時間花在鑽研釣魚上。他說:「我會背著釣具,騎上腳踏車去釣魚場休閒池,雖然釣到的魚不能帶回家,但我很享受那種釣到魚的成就感。」只是,他的釣魚興趣,看在父母眼裡,成了一種「好吃懶做」的行為。
「你再給我去釣魚試試看,那邊都是毋成囡仔,你去那邊幹嘛!」呈兆的母親只要看到他的釣具,就會如此責備他。「我爸媽覺得釣魚場、釣蝦場聚集了很多問題人士,他們認定這些地方就是不良場所。」「這樣你要怎麼繼續釣魚?」「就偷溜出去阿,哈哈哈。」
這一釣,就直到現在。大學畢業,出了社會,現在從事軍職的他,有穩定工作,父母親已經不再質疑他釣魚的興趣,反而對於他時而帶回家的肥美鮮魚感到滿意,甚至期待。
▲高中相當著迷釣魚的呈兆。
潛入深山,引魚上鉤
自高三起,呈兆開始專注學習路亞釣(Lure Fishing)。這是一種以假餌引誘掠食性魚種上鉤的釣魚技法,比起一般大家熟知的垂釣,坐在岸邊等魚上鉤,路亞釣更講求的是「主動出擊」。路亞釣利用假餌,搭配釣桿操作,使得假餌活靈活現一般,吸引掠食性魚類的注意,進而誘其上鉤。這過程十分費勁,得不斷來回甩竿,且須四處走動,尋找魚的蹤跡。
「我覺得路亞釣根本可以算是一種運動,很累的,哈哈哈。」他笑著說。
雖然累,可是他樂此不疲,甚至願意為了釣魚,大費周章研究衛星地圖,推測哪條溪流適合下切溪釣,還會自行騎車數個小時,只為了釣魚。他提及剛開始接觸溪釣時的瘋狂行徑:「我從台北搭火車到宜蘭礁溪,再租機車,騎一、兩個小時到南澳南溪上游。論戰績,那天只釣到一隻,當然一方面是因為我經驗還不豐富,加上那裡的水實在是太清澈,很容易驚擾到魚。雖然忙了一整天只釣到一隻,但那次經驗,讓我徹底愛上溪釣。南澳南溪的水質清澈無比,搭配上壯麗的山景,光是泡在溪水裡什麼都不做,就是一種享受。」
也是自那時起,呈兆給自己一個宏大的目標:釣遍全台野溪。
「這可以說是很困難的目標啦!但我想表達的是,我很希望可以到台灣各個角落的溪邊走走看看,這也是我覺得玩路亞釣最有趣的地方。需要不斷走動,找尋適合的釣點。」他急忙笑著解釋。
▲南澳南溪的美景讓呈兆難以忘懷。
那些你可能從未看過的魚兒
除了可以欣賞到無與倫比的美景,對呈兆而言,釣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用自己的手法騙到魚」。而且如果釣到比較稀有的魚種,也會特別有成就感。
「像是湯鯉,主要分布在花東地區的山間溪流,需要有良好水質、未開發環境,才有機會釣到。很多玩路亞釣的人,包括我,都認為湯鯉是一種夢幻魚種。」
▲湯鯉
隨著釣魚經驗愈來愈豐富,呈兆也對台灣的魚種愈來愈熟悉。他隨口一說,就是數種可能聽都沒聽過的魚類。以下就由呈兆帶大家認識幾種台灣經常出現的「掠食性」魚類吧!
??火口魚:慈鯛科麗體魚屬,出產在中美洲,平均體型約 20-30 公分,被引進台灣作為觀賞魚,但因民眾放生,導致北部的主要河川都有它的蹤影,而且數量族群非常龐大,屬於雜食性。
??花鯰魚:花鯰最大可以長到60公分,但一般多是以30-50之間的長度較為常見。花鯰因為身上佈滿著花紋,因此被稱為花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溪流河川,多半在夜間活動,以魚類、蝦類、昆蟲等活體為食,常守候在石縫或水草中,等獵物靠近後再發起突襲。
??大口黑鱸: 原產於北美大陸,因引進養殖之故,現在在台灣算是常見魚種,北部的水庫、湖泊、埤塘、甚至溪流都有發現族群。 主要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與池塘淺水處,或水流緩慢的溪流,生性兇猛,以魚、蝦、蟹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體長可達50公分,一般成熟體型在25-35公分之間。
??線鱧:俗稱泰國鱧、也是非常氾濫的外來種之一,泰國鱧耐污力可是強的有名,不單只可生活於受到農藥污染的水體,從一般河川中下流域、湖泊、池塘以及水庫等流域,甚至到受嚴重污染的下水道、大排水溝都有他的蹤跡。體型最大可超過80公分,個性兇猛,攻擊性強,在台灣隨處可見,但以中南部為大宗雖然可食用,但在台灣鮮少將其拿來料理。
??小盾鱧:俗稱魚虎,淡水魚中的頂尖掠食者。原生於南亞與東南亞,體型最大可達130公分,個性兇猛殘暴,會攻擊咬傷其他魚類甚至鳥禽,對台灣本地生態已經造成嚴重威脅。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水庫湖泊。
??皇冠三間:原生於亞馬遜河流域,體型最大可達 50公分,被引進台灣作為觀賞魚,但因為民眾放生,導致在台灣水庫及湖泊大量繁殖。此魚個性兇猛、攻擊性強,在台灣鮮少作為料理用魚。
??珍珠石斑:原產於中美洲哥斯達加南部至宏都拉斯之淡水域。 曾被引進台灣為觀賞魚,為兇猛之肉食性魚類,以小魚為食。親魚具有築巢產卵並護幼之行為。體型約20-30公分。在台灣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水庫湖泊及河川。
??曲腰魚:俗稱總統魚,喜歡在較大的水域中上層覓食,性情兇猛,行動迅速善跳躍。以小型魚類及蝦蟹為食,成長迅速,平均體型約40-60公分,最大可將近1公尺,是相當有經濟價值之魚類。牠的肉質細嫩,美味可口,曾贏得先總統 蔣公的喜愛,因此而有「總統魚」的稱號。在台灣北中南各大水庫以及較大流域之河川都有牠們的蹤跡。
??何氏棘魞:俗稱捲仔、更仔,屬於台灣特有種的他是台灣原產最大的鯉科魚,成魚可以超過60公分以上,碩大的體型在溪流中幾乎沒有天敵,而且食魚性還蠻明顯,可謂是台灣原生魚中溪流的霸主阿。本來分布在台灣東部與南部,但因為人為放流,導致目前西半部河川流域皆有牠的蹤跡。
??溪哥:分布於台灣西半部流域,以中北部較為常見。溪哥體型最大為16 公分,是溪釣最常見的魚種之一。此魚種也常用於料理,具經濟價值。
??臺灣馬口魚: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西部流域,但目前東部也有蹤跡。體型雄性與雌性的差異極大,雄性最大可達24公分,雌性最大僅達 18 公分。馬口魚是經常被作為料理的魚種,也是一種觀賞魚。
釣魚,不僅僅是把魚釣上來
「你怎麼去釣魚都沒帶魚回來?」這是呈兆的媽媽很常對他說的一句話。他偶爾帶回家的魚,是搭船出海釣得的,考量到深海魚被釣到水面上後,難以存活,故抱持著尊重生命的心態,將魚帶回家好好料裡。
但近年來較常往溪邊跑,呈兆卻鮮少拿魚回家。也讓期待吃到鮮魚的母親難掩失落。
「哈哈,我不是故意不拿回家,而是我本來就沒有打算把在溪邊釣到的魚帶回家。對我而言,釣魚的成就感在於釣到魚,不在於吃魚。所以我釣到魚後,只是拍個照,就會解鉤放生。」
不僅如此,呈兆對待釣到的魚,簡直是細心呵護。他不忍魚兒在地面上彈跳受傷,會盡可能避免將魚放到地上;同時也考量到夏日地面溫度高,把魚放在沒有溪水流經的地上,等於是「生煎」牠。雖然這樣的言論,在母親耳裡聽來不可思議,還會碎嘴個一兩句:「阿釣魚不就是要釣來吃的。」但他還是相當堅持「釣魚不吃魚」的原則。
呈兆釣魚多年,在大自然中獲得療癒,山川秀麗的景色,總讓他忘卻所有煩惱。可是每當環顧腳下,總是可以看到寶特瓶、塑膠袋、烤肉網等垃圾,讓他心疼不已。「明明是很原始的溪流,卻出現垃圾,真的會看得很不開心。所以我跟朋友如果有能力,會順手撿一些走。也希望每個釣客都能愛護環境,不要搞到沒有魚可以釣。」呈兆沉重地說。
打開呈兆的 IG,一張張與魚的合影,讓人不禁想要更深入了解那是什麼魚、怎麼釣到的。他說,有許多高中生私訊問他釣魚相關問題,他不僅一一回答,還會額外給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像是一個高中生跟他說,「我好不容易存到一筆錢,買了最想要的那支釣竿,想要趁周末騎腳踏車去釣魚場練習,你有推薦的地點嗎?」
那一刻,他好像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偷偷摸摸拿著釣竿,躍上腳踏車,頭也不回的往釣魚場前進。他這樣回覆:「有阿,但你要先跟爸媽講好喔!」
?? 追蹤魚癌末期:https://www.instagram.com/fishcancer2020/
圖片/戴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