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高山反應、高原反應,一大堆稱號,到底高山症是什麼?高山症有什麼症狀?遇到高山症該怎麼辦、如何預防?
身處在群山之島,高山症與我們的距離似乎又遠又近。當我們開始爬山,總會聽到他人說:「要記得帶高山症的藥。」或是「爬百岳小心有高山症喔!」但是不在山上,高山症似乎就與我們無關。但,真的是這樣嗎?高山症是爬山的人專屬的病嗎?
台灣研究高山醫學的先驅—王士豪醫師,同時也是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的理事長,大三第二次爬玉山,在北峰發生嚴重嘔吐、頭暈、肚子痛等症狀,同時還雙腿無力。當時大家都認定他是感冒引起腸胃炎,讓他喝紅糖水、熱薑茶,然後補充睡眠。雖然最後症狀得以改善,但王士豪多年後回想,當時應該是高山症。
王士豪大學七年級擔任實習醫師時,看到了國外探討高山症的論文,他才知道,原來「高山症」是什麼。愛山的他,還因此奠定了對高山醫學的研究志向。王士豪醫師從 2003 年開始救治高山急症病患,擔任八千米高峰攀登隊的醫療顧問並執行遠距醫療,讓他被評為全球高海拔醫學領域前 2.7% 的專家,同時也是世界山岳聯盟醫療委員會的委員之一。他更發起集資,將 100 具攜帶型加壓艙放置於台灣高山山屋,建構全球唯一高山症急救網。
根據王士豪醫師研究調查發現,台灣高山症發生率 36%,等同每三人就有一人會有高山症!以下由專業的王士豪醫師,為大家解釋那些你可能一直似懂非懂的「高山症」。
▲王士豪醫師從大學時期就與山解下不解之緣。
▲王士豪醫師也經常出國發表論文研究、進行高山醫學學術交流與研討。
1️⃣ 什麼是高山症?
當人在短時間內,從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處,產生的不適應症狀就是高山症,嚴重一點甚至腦部、肺部都會產生病變。王士豪醫師整理出誘發高山症的先決條件:
- 快速上升:一天內或幾天內從平地上到高海拔地區。
- 高海拔:目的地高於海拔 2,500 公尺。
- 高地適應不良:高海拔空氣稀薄使動脈血中氧氣飽和度太低,人體適應不良。
而一般俗稱的高山症,其實還分成三種疾病:
- 腦部病變:高海拔腦水腫。
- 肺部病變:高海拔肺水腫。
- 高海拔腦水腫的前驅症狀:急性高山病。
【急性高山病】
在高海拔地區,大腦為了獲得足夠氧氣,會讓腦部血管擴張,讓多一點血液流到腦部帶來足夠的氧氣。可是人的頭顱空間是固定的,頭骨沒有伸縮性,當血管擴張,腦內空間就會變得擁擠,此時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疲憊虛弱,甚至沒胃口、噁心、嘔吐等症狀。其中,若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這是比較危險的症狀,一定要立刻處置(因應方法請繼續看下去)。
【高海拔腦水腫】
當腦血管血液太多過度擴張,就可能造成血管內的物質跑到血管外,造成腦水腫、腦壓上升。進而從急性高山病進展到高海拔腦水腫。常見症狀有如喝醉酒,起初會噁心、嘔吐,接下來會開始神智不清、胡言亂語、走路東倒西歪或無法走直線。在高山上,如果沒有撞到頭,也沒有喝酒或糖尿病,卻出現類似酒醉的症狀,就要懷疑是發生高海拔腦水腫。
【高海拔肺水腫】
有些人人體在高海拔地區,肺部也會適應不良,最後導致肺部血管內的物質跑到血管外,這些物質會堆積在肺泡周圍,影響肺泡運作,讓肺泡無法進行氣體交換,造成嚴重缺氧。常見症狀有「莫名其妙沒力」、「休息時氣喘吁吁」。因為肺部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功能出現問題,會讓人感到虛弱疲倦、運動表現降低,也不會因為休息就恢復體力;當缺氧愈來愈嚴重,即使是休息或是睡覺,都氣喘吁吁、心跳快速,甚至有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就會懷疑是發生高海拔肺水腫。此外,高海拔肺水腫的呼吸困難,與爬山爬得很累導致喘不過氣有著很顯著的差別:躺著比較嚴重,坐著比較舒服,而且不會因為休息而緩解。如果在高山地區,發現有人睡到半夜坐起來氣喘吁吁睡不著,八成是高海拔肺水腫。
要特別注意的是,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發生率約1/1000至1/200,卻可能在 6-12 小時就奪走生命。因此高海拔腦水腫與高海拔肺水腫又被稱為嚴重高山症,不可不慎。
▲本文提及的所有數據,都是王士豪醫生與團隊共同調查研究得來。
2️⃣ 哪些人容易有高山症?
高山症會特別喜歡找上特定的人嗎?答案是會的。
王醫師歸納出幾種比較容易患有高山症的族群,並強調,絕對不是只有登山客會有高山症喔!
- 曾發去過高山症、高海拔肺水腫的人。
- 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 25 的人。
- 心肺耐力指數低於平均值的人。
- 比較少高度暴露的人(較少爬高山的人)。
- 孩童(因為腦部比較飽滿,以玉山來說,孩童急性高山病發生率約 59%)。
3️⃣ 高山症如何預防?
我們已經知道高山症很可怕,甚至會奪走人命,接著就要了解,怎麼預防,不讓高山症發生在自己身上。
王士豪醫師解釋:「預防高山症,通常可以分為藥物與非藥物兩種方式。」
- 藥物預防:常見預防性藥物為丹木斯(為一種利尿劑)、緩慢釋放型鈣離子阻斷劑等。這些藥物務必由醫師看診後開立處方取得,攸關用藥及生命安全,絕對不可亂吃他人給的藥物、或是將自己的藥拿給他人吃。
- 非藥物預防:提早適應高度,避免快速從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可以將行程拉長,緩慢上升。或是登高山前一晚,先在中海拔(海拔 1500-2500 公尺左右)過夜。
講到這,王士豪醫師特別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以前曾發生過高山搜救隊員上山救人,結果自己卻高山症的事件。因為搜救隊員從平地搭直升機,直接上升到高海拔地區,身體在沒有時間適應高度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高山症,任務非常辛苦與危險。因此我特別建議相關單位,可以讓搜救隊員每季上合歡山訓練個 3 至 5 天,就可以減少高山症發生的機會了。根據研究,只要在高海拔睡個 3-5 天,身體就能擁有高海拔的記憶,且可維持 2 至 3 個月。」
此外,鍛鍊心肺耐力、減重、增加登山經驗,都是可以預防高山症的方法。根據王士豪醫師所做的研究,經常登山、體能好的人,確實比較不容易產生高山症。
▲事先高度適應,可應用於特搜隊員平日之訓練。
4️⃣ 出現高山症症狀該怎辦?
2012 年 11 月,王士豪醫師帶著醫療團隊,協助康橋國際學校的嘉明湖登山活動。在嘉明湖避難山屋的一個晚上七點,突然有個原住民高山協作向王醫師求助。
王醫師趕忙查看,發現對象是一個布農族青年,名叫阿義。他氣喘如牛,完全無法行走,且嘴唇已經發紫,臉色十分差。王醫師替他檢查,驚訝發現他的血氧飽和度竟然只有 53%(正常來說在那個高度至少要有 85%),呼吸每分鐘超過 30 下,心跳達到每分鐘 120 下。王士豪聽診他的肺部,發現肺部傳來的是大量水聲,顯示阿義已經有嚴重的高海拔肺水腫。
但以阿義當時狀況,無法自行行走下山,且天色已黑,直升機最快隔天天亮後才能救援。尷尬的是,阿義身型壯碩,體重超過100公斤,無法用人力背負下山。
王士豪醫師當機立斷,將氧氣瓶開到最大量,替他施打類固醇、給予丹木斯,但血氧飽和度也僅微微升到 62%。眼看阿義就要撐不下去,王士豪與其他醫師都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能待會就要急救,已經有最壞狀況的心理準備了。此時,王士豪像是想起了什麼,急忙跑去找山屋管理員,接著一群人衝進山屋儲藏室,搬出一個急救器材,讓阿義使用。
那是一個攜帶式加壓艙,置放在此處已一、兩年,如今竟派上了用場。阿義躺進去加壓艙不到半小時,血氧飽和度就從 62% 上升到 88%。接著在裏頭休息睡了4小時後,阿義已可自由行走,也不再氣喘吁吁。
王士豪醫師笑說:「他還在裡面睡到打呼,聽到他的打呼聲,再看到血氧高於90%,我們就放心了。」而這次成功的急救經驗,也啟發了王士豪醫師,透過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推動「加壓艙建置計畫」,在全台灣各個高山山屋設置加壓艙。
當出現高山症時,就不同症狀,王醫師建議這樣處置:
- 如已出現高海拔肺水腫、腦水腫症狀,就要立刻下撤。如暫時無法下撤,可以先運用山屋置放的加壓艙,為嚴重高山症患者保住一命。
- 如果是急性高山病,應該要立刻停止上升高度,可以留在該高度觀察一下,輔以藥物、吸氧,若症狀好轉,才可繼續向上攀登。
▲2016 年 5 月,由王士豪醫師發起的高山建置加壓艙計畫,在各界努力下,於 369 山莊設置了第一個加壓艙。
▲目前全台各大山屋皆有放置加壓艙(除七卡山莊因為距離登山口近未設置),並放置於如圖中的塑膠桶內。圖為王士豪醫師團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將加壓艙設置在聖稜線中間點,素密達山屋。
▲加壓艙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增加壓力,降低病患的生理海拔。
5️⃣ 錯誤觀念釋疑
相信大家登山這麼久,也聽過不少高山症的預防與治療方法,但你確定那些都是有憑有據的嗎?王士豪醫師挑出幾個大家最常聽到的高山症觀念,告訴你是對是錯:
?? 登山老手比較不容易高山症?
根據王士豪醫師所做的醫學研究論文《上升速度和高山症發生率相關性》,共有 91 名受訪者,其中 48 名為登山新手,登山老手有 43 人,年齡介於 18-22 歲,研究地點為嘉明湖。老手組一天就從登山口走到嘉明湖避難山屋(海拔 3,350 公尺),共 8.4 公里;新手組第一天從登山口走到向陽山屋(海拔 2,850 公尺),僅 4.2 公里,第二天再走到嘉明湖。
結果發現,新手組有 9 人出現高山症,老手組有 10 人出現高山症。新手組的高山症發生率較低,證明了只要調整上升速度,就算登山經驗較不豐富,也能降低高山症的發生率;反之,登山經驗豐富的人,如果上升太快,依然有很高機率出現高山症。
?? 血氧低代表可能出現急性高山病?
王醫師曾指導兩位醫師到排雲山莊做了10 天研究,他們先在登山口替登山客量測血氧飽和度,到了排雲山莊再量第二次,接著隔天從排雲山莊出發前再量第三次,等到登山客登頂玉山後回到排雲山莊,再請他們做問卷。王醫師所做的這項調查,總共訪問且收集了 787 名登山客的資料,以《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無法預測高山症的發生率》為題發表醫學論文。
研究結果顯示,排雲山莊量測到的血氧飽和度比登山口低,平均大約掉了 10-20%。而在三次測量中,有高山症的人,隨著海拔愈高,雖然血氧數值下降得也稍多。可是與沒有高山症的人相比較,兩者差別最大只有 1-3%,這個差距太小。因此,在真實世界裡,無法用來預測高山症。此外,透過這項研究,王醫師也再次確認高度適應可以幫助降低高山症發生率。在第二天早上,也就是第三次量測的血氧數值,雖然距離第一天僅過去 12 小時,但無論有沒有高山症的人,同樣在排雲山莊,血氧飽和度都比前一天第二次量測的數值高,顯示短短 12 小時,身體就已經開始適應高海拔環境。
?? 高山症預防治療都吃威而鋼?
一直有個民間謠言,說預防高山症可以吃威而鋼,如果出現高山症也可以吃威而鋼。然而這樣的觀念可說是漏洞百出,王士豪醫師強調:「威而鋼僅可以預防高海拔肺水腫,無法治療高海拔肺水腫或是高海拔腦水腫。甚至吃了威而鋼,還會讓腦部血管更加擴張,惡化可能出現的高海拔腦水腫症狀。加上威而鋼的常見副作用是頭痛及頭暈,如果已經有急性高山病,還吃威而鋼,可能導致症狀加劇。」
?? 喝紅景天可以預防高山症?
紅景天預防高山症,可說是最常見的民俗偏方。王士豪醫師為了解開這個謠言,做了一項研究,找來民眾參加合歡山兩天一夜的登山行程。研究結果發現,有服用紅景天那一組的人,高山症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近。結果顯示,紅景天無助於預防高山症。
※想知道關於更多高山醫學知識,以及王醫師的豐富經歷,可以參閱由王士豪醫師所著的《瘋高山》一書。
圖片/王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