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岸線長 1,200 公里,若連同離島算進去,共有 1,520 公里。但你知道嗎?優美的台灣海岸線,正逐漸消失。
根據經濟部地調所委託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所進行的《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 (2011),台灣多處海岸線正不斷退縮,許多沙灘已被海水淹沒,美麗的沙灘被大海無情地收回。
根據該報告指出,全台灣最嚴重的地點在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年侵蝕率達 15.45 公尺,30 年來退縮近 500 公尺;桃園大潭發電廠南側海岸,年侵蝕率也達到 6.27 公尺。
是什麼原因導致台灣海岸線不斷退縮?我們真的別無辦法嗎?
▲長滿百合花的美麗海岸線
還是得歸咎人類?
「大自然與人類都是台灣海岸線退縮的原兇,但歸根究柢,人類還是得負起大半責任。」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簡稱慈心基金會) 程禮怡總監開宗明義如此說道。
放眼台灣海岸線,大大小小漁港,是海岸線上隨處可見的風景。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民國 95 年的公告,台灣共有 231 處漁港,若以台灣 1,520 公里長的海岸線計算,平均每 6.58 公里就有一處漁港。漁港的開發,正是海岸線退縮的一個相當主要的原因。根據《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報告指出,漁港必須向外建造堤防,然而突出海域的堤防 (突堤) 卻會導致「突堤效應」。
所謂突堤效應就是「堤防一側產生淤積,有沙灘的形成,但在堤防的另一側則相對造成侵蝕。」有瘀有積的情況下,海岸線一邊往外擴增,卻也一邊往內萎縮。
此外,河川採砂、水庫攔砂、沿海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防風林被砍伐導致海砂吹向內陸而消失等等,都是人類造成海岸線倒退的主因。
「當然像是颱風、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也是導致海岸線退縮的原因,不過人為的因子,作用還是強得多。」程總監補充。
▲桃園海岸線上的廢棄碉堡,因為海岸線退縮,幾乎要被滅頂。
消波塊不是唯一解方
沿海消波塊,具有消波作用,傳統認知,認為消波塊可以有效降低海浪對沙灘的侵蝕。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消波塊的缺點,不容忽視。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博士做了一篇研究「台灣海洋生態環境的變遷」,裏頭就點出了消波塊對於海岸線退縮的影響:「消波塊會對海浪產生強烈的反射作用,加速消波塊底層沙層流失,而且因與沙灘底質比重不同,一段時日之後消波塊會下陷,最後被大浪吞噬捲走。」此外,製作消波塊需要大量水泥及沙石,原料來源需採礦,直接破壞地表水土保持及地形景觀,以至於豪大雨時容易發生土石流。不僅如此,消波塊在抵消波浪時還容易造成「鹽霧」,使得陸上植物枯萎及家電用品鏽蝕。
由此可見,消波塊弊大於利,不斷在海岸堆砌消波塊,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海浪掏空消波塊周邊地基,導致岸上路面下陷、圍牆倒塌。
「慈心基金會在 2010 年時開始種樹,後來發現台灣海岸林消失得很快,且台灣海岸退縮嚴重,於是從 2015 年展開沿海造林計畫。」程禮怡總監說。
慈心基金會試著透過種樹,解決海岸線退縮、沙塵暴、嚴霧等海岸問題。這是保護台灣海岸線的最佳解嗎?從數據來看便可一目了然。
「台灣有些海岸的沙子幾乎都沒了,或是已經被海水淹沒。在海邊種樹,不僅可以透過樹木的根系鞏固沙子,還可以攔截往內陸吹的沙子,進而抬升沿海地勢,減緩海岸退縮。」程禮怡總監繼續舉例:「在桃園許厝港地區,林務局設置了堆砂籬,我們則在堆砂籬後方種樹。原本退縮嚴重的許厝港地區,現在沿海沙丘高度已經來到 10 公尺以上。就算海水不斷進逼蝕,我們也透過海岸林攔沙、固沙,有效減緩、停止海岸退縮問題,甚至抬升海岸線地形。」
「我們說,這是台灣的綠色長城。」
不好種的樹
可是在海邊種樹,聽起來可行性很低啊!畢竟帶有鹽分的海風不斷吹襲,以及不易保水的沙質地形,都不利於植物生長了,更何況是樹木。
程禮怡總監笑著說:「確實啊,在海邊種樹有三大難題:土壤鹽分太高、季風風速過大、沙子保水力不足。當中尤以沙子保水力不足為關鍵,也是為什麼沿海造林如此困難。」
如果你到沙灘,倒了一杯水在沙子上,水會瞬間流進沙子,不過一會兒工夫,沙子全乾,彷彿沒澆過水似的。這就是在沿海地區種樹的大難題。
「鹽分問題還有季風問題都還算好解決,可以透過挑選耐鹽分、耐強風的樹種,例如台灣土沉香、欖李、檉柳都很耐鹽分;木麻黃、林投則很耐強風。但水的問題,可不是派人開澆水車去澆水就好,那些水無法真正被樹木根部吸收,反而都浪費掉。因此,我們與社會企業仁舟淨塑合作,花了一年時間,研發出『水寶盆』,可以有效儲存水分供給給樹木。」
▲水寶盆的剖面圖。可以看到在盆子裡注滿水,再利用棉線的毛細作用,讓水分直達根部,達到最有效率的水分供給。
水寶盆的出現,是台灣沿海造林成功的重要指標。採用回收紙漿製成的水寶盆,可以儲存 15 公升的水,透過棉線的毛細作用,讓水分直達根部,一滴都不浪費。水寶盆的蓋子還有孔洞,下雨可以幫忙集水,充分減少人力不斷澆灌的辛苦。隨著樹木長大,水寶盆也會逐漸自然分解,回歸大自然,不造成任何環境破壞。
「你知道夏天的沙灘幾度嗎?我們曾測得最高溫度來到攝氏 90 度!但水寶盆只有 45 度,等於提供了樹木良好的微型氣候,讓他們可以在『順境』中成長。在離島地區,水寶盆的效用發揮得更加極致。我們到金門海岸線種樹,當地海岸線曾經前前後後種了五次都失敗,我們利用水寶盆,成功在那塊地種出樹來,而且長得很好,後來進一步到社區外圍用水寶盆恢復了防風林,像斗門社區,當地居民都好開心,還拿我們種的黃槿葉作為紅龜粿的襯底。」程禮怡總監開心地說。
透過水寶盆種植的樹木,存活率可以達到七成以上。對於許多地方來說,這足以是 0 與 1 ,從無到有的差別。
讓樹在順境中成長,才能面對未知的逆境。
二十五年,十億棵樹
「2018 年,我們在歐洲與四百個環保團體一起發願,要在 25 年內種下 1 兆棵樹,台灣要種 10 億棵。」
1 兆,這個數字不是無中生有,是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假設世界各國都遵守《巴黎協定》的規範,25 年後,大氣層仍有 5,000 億噸的二氧化碳需要被碳中和。因此,1t.org 發起了「兆樹計畫 (Trillion Trees)」,訂定 1 兆棵樹 (9 億公頃森林) 的目標,協助中和大氣中 25% 的碳。
慈心基金會至今為止,已經在全台 15 個縣市,種了 71 萬餘棵樹。且訂定 2022 年要種下 20 萬棵樹的目標。
「我們知道要在台灣種植 10 億棵樹談何容易。因此,我們將視野往國際看,看看有哪些地方亟需樹木,以及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程禮怡總監接著說。
慈心基金會鎖定的地方是,蒙古。
蒙古距離台灣不遠,且慈心基金會留意到蒙古的沙漠化非常嚴重,總國土面積的 77% 受到土壤退化影響,寸草不生。雖然蒙古總統發願,要在 2030 年前種下 10 億棵樹,但是蒙古的沙漠化問題嚴重,不利於樹木生長。
「我在蒙古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河川兩旁沒有任何樹木。一般來說,河川兩旁應該是鬱鬱蔥蔥,各種植物大肆生長,但是蒙古有些地方卻不是這樣。在我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當地人把樹木都砍來燒柴,導致樹木消失得很快。尤其是上游,沒有了森林,就無法蓄存雨水,森林大面積消失,也使雨量減少,導致河川水位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
程禮怡總監不禁感嘆地說:「把樹砍掉很簡單,但要把樹種回來卻很難。」
慈心基金會帶著水寶盆飛往蒙古,分享台灣的成功經驗。「因為現在航運價格實在太貴,我們只能帶幾個過去,不過當地人看到水寶盆的應用,都說很好,非常希望我們可以把水寶盆引入蒙古。」程禮怡總監表示,種樹是一件善舉,如果有好的方法,就應該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一棵棵翠綠挺拔的樹木,從不毛之地長出來,他們是固守山坡地的重要功臣,更是沿海地帶的綠色城牆,還是沙漠地區的綠色瑰寶。
慈心基金會未來將持續帶領台灣企業、全民,捧起樹苗,還給地球一個綠意盎然的面貌,也讓人類得以永續健康地生存下去。
照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