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賓,在 2022 年 4 月 24 日,刷新台灣紀錄,成為最速無補給獨攀中央山脈大縱走的登山家,全程僅花 14 天。
在岳界被視為終極路線的中央山脈大縱走,全長超過 300 公里,總爬升超過 2 萬公尺。上一次最快完登紀錄是 17 天 (非獨攀也非無補給),李啟賓第三次挑戰,終於成功以 14 天的紀錄,寫下台灣岳界歷史新篇章。
想永遠保存登頂前的興奮
在多年前與友人共同創立 UP Sports 專業運動補給品牌的李啟賓,從小就是一個喜歡在戶外跑跳的孩子。「小時候爸媽會帶我們去爬山,我也參加過田徑、籃球比賽,但可惜我天資不夠,沒辦法走上職業運動員這條路。」他回憶道。
因為太愛運動,儘管沒能成為運動員,但他在研究所時成功轉換跑道,從資管跳到運動科學領域,更加入競技啦啦隊,每天與運動為伍。
2016 年,李啟賓與幾個同學約一約,全身簡單裝備,一群登山新手登上了合歡北峰。站在百岳上,李啟賓被壯闊的風景震懾,全身壓力在山上徹底釋放,這種感覺讓他直到下了山仍念念不忘。他接著說:「後來我們幾個朋友開始把有山屋的百岳路線走過一遍,接著挑戰自己搭帳篷、長天數縱走路線。」「我是循序漸進的個性,加上我們是自組,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經驗,所以不敢貿然越級打怪。」他解釋。
漸漸地,爬山成為他一個非常重要的興趣以及目標。他給自己設立了完百的挑戰,並於 2019、2020 年,每年 30 幾座的速度快速累積。直到現在,他僅剩 12 座百岳尚未完攀。
▲第一次上中央尖山
▲李啟賓認為最美山屋:南二段大水窟山屋
▲於白石池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台灣高山水鹿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照他能力與速度,他絕對有辦法在去年就達成完百紀錄。可是他的速度卻慢了下來,並把目標轉向中央山脈大縱走,為什麼?
「我覺得登山最快樂的時刻不是登頂那瞬間,而是登頂前的那一小段路。」李啟賓笑著說。
雖然登頂是一大目標,但是李啟賓更加享受登頂前的時光,那種對登頂的渴望,還有想像,讓他全身細胞打開,與山岳連結在一起。也因為這樣,他不想太快完百,他不希望這種感覺那麼快消失。
於是,他把目標暫時轉向中央山脈大縱走。
「你有聽過爬山爬到沒朋友嗎?我其實也不是非得要獨攀,而是這條路線,以及我所設定的目標真的有點難度,我必須一個人完成。」他不好意思的說。從第一次挑戰,李啟賓即決定獨自完成,且採取無補給的方式。他也以當時台灣最快的完登紀錄 (17 天) 為目標,把自己推高到更快的紀錄 – 14 天。可惜的是,前兩次挑戰,李啟賓皆失敗作收。
「我認為我第三次可以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帶的東西更輕了。」
▲第一次中央山脈大縱走,攝於中央尖溪。
▲第二次中央山脈大縱走,攝於中央尖山山頂。
打開中央山脈 14 天獨攀的行囊
打開李啟賓 14 天無補給獨攀中央山脈的背包,乍看之下完全不會聯想到那是為了 14 天行程帶的所有東西。「我的裝備差不多 5 公斤,食物 7 公斤,加起來 12 公斤。這就是我 14 天的所有行囊了。」
李啟賓為了中央山脈大縱走,開始苦心鑽研輕量化。從去年 10 月第一次挑戰前,他即在 8 月開始「避重就輕」,裝備陸陸續續汰換成輕量化版本,或是減少不必要的重量。「我為了追求輕量化,有些東西市面上買不到,我還會請朋友幫我做,像是碳纖維營釘、輕量雨裙等等。對我而言,能少一克就一克。」
李啟賓堅信,背得輕,就有餘裕應付山上多變的環境,甚至是突如其來的風險。同時,也才有體力可以欣賞沿途風景、感受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李啟賓 14 天中央山脈大縱走所有行囊。
▲單人輕量天幕帳篷,含地布只有 271 公克。
▲超輕量壓力小腿套,能幫助每天肌肉恢復。
▲輕量鈦金屬爐頭與白鋁鍋,輕量且導熱快。另外一提,李啟賓精算後,14 天行程僅帶一罐瓦斯隨行。
除了裝備要輕,食物的重量更是得錙銖必較。「因為我沒有補給,所以我必須把 14 天的食物都揹在身上,導致我必須更嚴格控管食物的重量。食物脫水是必備,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食物的營養比、熱量比。基本上,除了功能性糧食,我帶的食物幾乎每 100 公克至少都有 400 大卡以上。所以高熱量的能量棒、堅果是我旅途中的必需品。」
講到這,李啟賓語帶興奮的說:「我想分享兩個我覺得很有趣,且非常適合輕量化玩家的高熱量食物。一個是油蔥酥,加在乾燥飯、泡麵都很好吃;第二個是 MCT 能量粉 (椰子粉),可以加在乳清蛋白一起喝。」
為了節省食物重量,李啟賓甚至訓練「耐餓能力」。他說:「我先說這是不良示範,但我為了少帶一點食物,所以刻意在出發前練習耐餓能力,讓身體更有效率地使用能量。爬山時如果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我會忍一下,隔 2 個小時後再吃東西。為了避免身體能量不夠,我有帶許多保健食品,以及能量沖泡錠,幫助自己快速恢復體力。」他又解釋:「開始走沒幾天,我就發現無時無刻都好餓,醒著就想吃東西,於是我開始加快腳步,每天提早到營地,早點吃完晚餐,早點睡覺。」「只要睡著就不怕餓」他笑說。
▲對李啟賓來說,在山上乾燥飯加上湯包就是美味的一餐。
▲適時服用保健食品,如 RC 膠囊、電解力、牛磺酸等等,補足身體必要營養。
▲白天行進間以輕量又好吸收的咖啡因能量棒為主要熱量來源。
成功來自於縝密的規劃
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李啟賓的秘訣除了輕量化以外,出發前的規劃、訓練也非常關鍵。從北一段到南一段,當中幾條路線李啟賓已經走過數次,他笑說,宜蘭勝光的民宿老闆已經與他熟識,連 check in 都不用。「中央山脈大縱走涵蓋的登山路線,有 90% 以上我都走過,也都留有 GPX 紀錄,剩下的 10% 我再靠山友分享的資訊,還有上網查找資料補足。」他解釋。而他也盡可能將露宿地點安排在山屋,或是海拔稍低 (3000 公尺以下)、靠近水源處,目的是要讓自己在舒服的環境獲得充足的休息。
14 天一個人在深山裡,面對的風險比起結伴攀登高出許多。也因此,李啟賓努力將自己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好。
「我為了知道體能瀕臨透支的感覺,出發前挑了一星期,連續七天,每天跑 21 公里,作為壓力測試。同時有事沒事就去跑山,以及走長距離高山縱走,熟悉路線。同時也參加了多日超級越野跑比賽,了解自己在高壓、高強度的狀態下,體能表現如何。」
前前後後,為了他第三次中央山脈大縱走挑戰,他總共花了四個月時間進行體能訓練。但認真說起來,他其實已經花了好幾年時間,打穩基礎,才有辦法在四個月內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
▲在天池山莊被莊主邀請演講,是李啟賓這趟計畫的意外行程。
▲於北三段白石池
▲也曾遇到可能必須喝黑水的時刻。
▲每日的單人帳篷
▲中央山脈大縱走最後一個山頭!
一個人的深山
14 天幾乎一個人度過,李啟賓說自己沒有孤獨的感覺,「應該說,我把所有情緒降到最低。因為情緒起伏會增加失誤率,只要降低失誤,風險就會跟著降低。」
但,多變的山,不可能盡如人意。整趟旅程下來,有兩個事件讓他忍不住想要放棄。
「第一次是在屯鹿妹池營地,半夜睡到一半,感覺帳篷在晃動,發現水鹿把我的裝備通通咬到外面去。我那些濕掉的衣服、褲子也被叼到遠處,還被牠們咀嚼過。隔天只能穿著濕濕黏黏,沾滿牠們口水的裝備,內心有夠煎熬。」李啟賓苦笑說。
他說走再累都不會想放棄,可是當濕黏的衣物穿在身上時,那種不舒服感實在讓他難以忍受。所幸等陽光出來,衣物乾了,不適感也跟著減退。
▲成群的高山水鹿集結在李啟賓的營地附近。
▲被水鹿嚼過的帽子與毛巾
第二次的痛苦經驗,發生在第 13 天。「那天天氣非常冷,走著走著,天空竟然下起冰雹,我狼狽的站在一個樹叢旁躲避,全身直打顫。後來冰雹停了,可是路上溼答答,體感溫度又降得更低,我走到懷疑人生。」
兩次狀況李啟賓都咬牙撐了下來,直到最後一天,儘管身體已瀕臨極限,雙腿無力,每跨出一步都痛苦不已,他仍沒有放棄。「想著下山可以喝可樂、吃麥當勞,我就有力氣了。」他笑說。
▲遇到冰雹,意志力差點抵擋不住。
勇氣源於恐懼
「Courage born of fear」是李啟賓準備和完成這趟計畫最深刻的體悟。
他說:「對於一個人獨攀,又是無補給,挑戰中央山脈大縱走,我也被不少人質疑過。就連我自己,也對於行程的未知懷有眾多恐懼。但我始終相信,當你一個人走在山上,會反映你內心最真實的恐懼。只要能克服心中恐懼,就能成長;面對恐懼,才能彰顯我們鼓起勇氣的價值。」
接著,他掀起右衣袖,展示右臂內側的刺青:「這是安納普納峰,這是八千高峰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座。她提醒我,死亡隨侍在側,永遠要敬畏高山。」
一個人無補給走完 14 天,李啟賓笑說:「人間應該再也沒有比這更困難的事了。」被問及此行最大收獲,他有感而發說:「曾經沒有人相信我能辦到,但我透過科學的方法,勇敢作夢,我最後實現了這個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李啟賓透過這項挑戰想告訴大家,不要被舊有思想限制住,只要敢夢,並搭配科學化的實踐,人人都有機會完成夢想。
最後我們開玩笑問到是否不久後就要挑戰安納普納?他笑說,「暫時不想爬山,先讓我把瘦下來的六公斤吃回來再說吧!」
?? 追蹤李啟賓臉書、IG、YT:
https://www.facebook.com/HikerCP
https://www.instagram.com/cp__lee/
https://www.youtube.com/c/HikerCP/videos
※本文照片感謝李啟賓提供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