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中旬發生的虎豹潭溪水暴漲意外,震驚全台,尤其影片曝光,讓大家驚訝原來溪水暴漲速度如此之快(關於溪水暴漲判斷與求生請看我們先前作的報導:https://www.outsiders.com.tw/post/5610)。
事件發生後,我們關注到一個網站「像一條魚」,分享了「防溺隨堂考」,藉由幾道試題,讓大家自行測試是否具備足夠防溺觀念。也因為這個試題,讓我們意識到,原來自己的防溺觀念如此薄弱。於是,我們邀請到該網站創辦人「蕉哥」,用問答方式跟大家分享幾個防溺觀念,以及碰到他人溺水可以如何救援。
※延伸閱讀:防溺隨堂考
溪邊、海邊的溺水主因?
大家不妨先猜猜看,溪邊與海邊,哪一個場域的溺水機率較高?
先說溺水原因,蕉哥分析,溪邊溺水主因通常是被溪水沖走,就如虎豹潭意外,或是掉到踩不到底的深潭;海邊的話,通常是被浪捲走,例如瘋狗浪,或是被海流帶到外海卻沒有力氣游回岸上。若要說溺水機率,蕉哥解析,到海邊人們看到一望無盡的大海,會心生畏懼;但是溪邊就不一樣了,大家到溪邊容易放鬆警惕,認為溪水不寬闊、水深也不深,且溪水是淡水不像海水容易嗆到。此外,溪水冰涼,會快速帶走身體熱能,誘發抽筋,且一旦滑倒或是掉進深潭,容易撞到石頭,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昏厥、溺斃。因此就機率來看,溪邊溺水機率較高,且致死率也更高。
根據近年來消防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最常發生意外的水域環境不是大眾認知的海邊,而是「溪流」,佔所有溺水意外事故 41%,海邊的佔比大約是 25%,而泳池僅約 1.5% 左右。-像一條魚網站資訊
很會游泳、潛水、溯溪就比較不會溺水嗎?
一般來說,確實有不錯游泳技巧或是水上活動經驗的人較不容易溺水,因為這些人擁有比一般人更深厚的水域知識,也比較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但是意外仍可能發生,尤其當對自己能力過於自滿,就會想要挑戰更高難度的領域,意外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同時若抱有心存僥倖的心態,意外發生機率就更高了。
萬一溺水怎麼辦?
蕉哥表示,溺者通常會因為緊張而發生喉頭痙攣,導致咽喉關閉無法呼吸,在這樣的情況下,連呼吸都沒辦法,更不用說大聲呼救。據蕉哥提供數據,95% 的溺者都無法發出聲音,大部分溺水的人都比我們想像中的「安靜」,甚至連舉手揮手求救都有難度。
這個時候,蕉哥提醒,應該要盡可能保持冷靜,並根據所處環境做出不同應對措施:
【溪邊】
在溪邊溺水,假如是跌落深潭,則應「順著水流方向」,順勢雙腳往下踢一次蛙腳、雙手大字張開往下推水讓身體上浮,做類似垂直游蛙式的方式,通常不用 3 秒人就會浮出水面。但如果碰到有翻滾流的水域環境,則應找機會順著迴圈水流下潛至水底,貼近池底「平潛」游出。蕉哥提醒,無論是哪一種,都要避免逆流而上游回去爬上石頭,此舉會大量消耗體力,且上游石頭被水流沖洗得非常圓滑,就算找到大石頭也很難爬上去。應該要順著水流往下,並找機會上岸。
如果是被溪水沖走,蕉哥建議可分成兩個方式處理:
- 攻擊式:如果體力夠、游泳技巧佳,可以試著逆流而上,往斜前方游回岸上。這麼做可以確保頭部朝上游方向前進,降低頭部撞到石頭的風險。
- 防守式:做仰漂,腳稍微抬高避免卡到石頭或踢到溪床導致人往前翻。往下流的同時再找機會爬上石頭或是樹幹。
▲攻擊式自救。圖片/Peopo
▲防守式自救。圖片/Peopo
【海邊】
在海邊溺水,應該要立刻實施仰漂或是水母漂,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並適時找機會揮手求援。不過,如果做水母漂自救,就必須在水裡睜開眼睛,不過一般人要做到在水裡張開眼睛需要很大勇氣,所以不建議實施水母漂待援。以下是蕉哥羅列的水母漂缺點,但不代表水母漂不重要,如果你遇到意外只會水母漂,還是要以水母漂維持體力。
- 必須不斷換氣容易消耗體力
- 在水中閉著眼睛容易心生恐懼;就算戴蛙鏡也可能碰上能見度不佳的問題
- 因為頭跟四肢都在水裡,僅有背部浮在水面上,不容易被搜救人員發現
- 同上原因,不容易揮手求援
比起水母漂,蕉哥更建議學習仰漂。仰漂可以更有效率維持體力,同時讓你得以揮動雙手求援。加上仰漂呈大字型漂浮在水面上,更容易被搜救隊的空拍機發現。關於仰漂的做法,可以參考蕉哥的部落格教學:https://likeafish.com.tw/back-floating/
如何避免溺水?
講到如何避免溺水,蕉哥苦笑著說,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不知為何,就是會有很多人抱持僥倖心態,想說不會這麼倒楣吧,但往往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就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人。避免溺水有很多方式,以下列出幾個最為重要的:
- 具備足夠開放水域防溺、救援知識
- 隨時補充水分、熱量、鹽分
- 下水前做好充足暖身運動
- 避免天氣不佳時戲水
- 避免在颱風來臨、瘋狗浪好發季節(東北季風盛行時、颱風來臨時)前往海邊觀浪
- 避免穿著不合適的衣服下水,如棉質上衣、牛仔褲
- 避免飲酒後戲水
- 避免幼童戲水時離開大人視線
▲在設有禁止游泳的區域戲水會增加溺水風險。
此外,蕉哥非常鼓勵大家到開放水域可以先進行「意象訓練」,可以想像萬一自己不小心在溪裡滑倒該怎麼辦?如果被水流帶到外海該怎麼辦?藉由先設想可能發生什麼意外,當真正面臨意外時就能比較冷靜以對。
有哪些戲水保命工具可以先準備?
蕉哥建議,可以背防水袋到開放水域,不僅可以保護你的個人物品不被淋濕,萬一真的溺水,還能把防水袋當作浮具,甚至可搭配繩子拋擲給待援者,讓岸上的人拉你上去。另外,蕉哥也強烈建議帶一綑 10 米長的繩子,以備不時之需。
看到別人溺水,可以怎麼救援?
蕉哥呼籲,無論是陸地上或是水裡,救人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是安全的,「先自保,再求援。」而且絕對不要貿然下水,這樣做只會增加自己溺水風險。
蕉哥建議,在岸上的人若看到有人溺水,可以分頭進行,先撥打電話報警求援,同時利用手邊有的工具拉溺者上岸,例如前面有提到的繩子、包包,或是樹枝、把衣服跟褲子綁成繩子都是工具。如果確定自己安全,也可以伸出腳讓溺者抓住。
後記:禁止戲水是最好的防溺方式嗎?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經常看到溪邊、海邊立著禁止戲水的標誌?很多地方只要發生意外,當地政府就會立告示牌禁止民眾戲水。但這樣做真的有降低溺水意外嗎?大家真的會乖乖的遵守嗎?
蕉哥認為,民眾應該要有自覺,知道自己能力在哪,不要貿然下水。如果沒有基礎游泳能力、防溺觀念與技巧,那下水就是拿生命作賭注。而台灣體育教育強調的是「競技」,比游得快、姿勢好看,卻很少教導正確水域安全觀念。你可以回想一下從前體育課學游泳都在幹嘛?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從不玩水,就算跟朋友到溪邊,自己也是那個負責顧包包、烤肉的人,這樣還需要學防溺知識嗎?蕉哥表示,如果你擁有正確防溺觀念,當親友遇到溺水意外時,你或許就能「拉」他一把,不必眼睜睜看著憾事發生自己卻無能為力。
▲像一條魚創辦人同時也是持照救生員蕉哥。
像一條魚網站:https://likeafish.com.tw/
像一條魚 FB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oulikeafish
照片/像一條魚 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