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OUTSiDERS所舉辦網路徵文活動–「給山海的一封信」,由讀者投票獲選前三名之投稿作品*
圖、文 / 陳昱 Tan
回想這半年因為山訓以及指導員的日子,造訪了伽羅神社四、五次,遇過大雨,亦是冷熱參半美好的太陽天、更遇到必須下撤的大雪,總共度過了半個多月,卻從來沒有踏上前往窺探加羅湖的面紗。
回想研究所的日子也快閃蘭嶼與澎湖,美麗的海島,遇見了夏曼藍波安、和他的兒子、耆老、更遇到在澎湖做二級保育小燕鷗研究的教授(可惜小燕鷗今年都被野狗吃光了)。
最終探討起了島嶼的發展觀光相關研究,洋洋灑灑的寫了幾來頁,更在心中望向海洋與每個為了生存的文化!
形形色色的人徘徊於山間,是值得高興並且開心的,但永遠都猜得到過路客們的目地,那些被遺忘、更值得去領悟的自然,整體剩下了盡收眼底的山巒,視覺傳達淪為視覺剝奪,一路上的動物、空氣、霧水、更是躲在陰影的松蘿,那真正的自然在哪。
自然 ! 那些山那些海,每個人都有專長,而幫助在自然(山林、海洋)的人則少,也許有,就在被挖掘的路上努力著。
這些想法也是陪伴在那無數寫作的夜裡,和在山中選擇搭天幕入眠的夜晚,比起封閉舒適的帳篷,遮蔽露水與雨水的天幕,可以對於身邊有更多的自然想像與接觸,畢竟有人就遇到圈縮在天幕旁躲雨的山羌。
「至今我們還沒有處理關於人對土地、對動物、以及對生長在土地上的植物的 關係這些方面的倫理。土地仍然被當成財產;人與土地的關係依舊是純經濟 的,只牽涉到權利,不包含義務。(Aldo Leopold , 1949) 」
跳脫資本主義,用有閒階級論的視角看看世界!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提到人是自利的動物,將自身的利益推向資本主義,促使世界的人們眼光勢力化。但那些有閒階級的財富自由,看中的並不是物品與文化的售價,而是背後的故事以及帶來的意義,文化之於經濟、自然之於發展、環境之於人類,土地之於倫理;再資本主義發展膨脹的情況下會使文化以及自然被替換,就如同忒修斯之船,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在長途拔涉的過程中,各部件經時間耗損並替換,當最後一個舊部件被替換掉時,這艘船最終是否還會是原本的船嗎?
願與山與海,打滾打滾轉身,自由的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