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軟殼衣的設計與功能應該是應用最廣泛、出場機率最高的戶外單品,但台灣潮濕多雨的山林環境中,硬殼風雨衣已成為走入戶外的必備衣物,動輒三五百克的軟殼衣物卻往往在背包重量的取捨下,被遺留在衣櫃裡獨自哭泣,或是淪為都市穿搭的最佳夥伴。
那風衣呢?悶熱不透氣、黏皮膚、沒有彈性等等的既有印象以及更易被硬殼衣物給取代的功能性,以至於在台灣的山徑上,看到山友們穿著輕薄風衣的情形其實並不常見。
剛看到 Mountain Hardwear Kor Preshell Hoody (以下簡稱 Kor Preshell )的規格時實在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140g不到的重量,輕量卻又具有彈性還帶有防潑水和易收納的特性。看似軟殼衣的設計與特性,卻擁有風衣的輕薄優勢,原廠英文網站更將它分類在lightweight jacket著實讓人抓不到它的定位。瞄了一下使用的材質 Pertex Quantum Air,我心裡大概有個底了,有Air這個字眼想必是在透氣性上有些著墨。
/材質/
Kor Preshell 主面料使用了Pertex Quantum Air™ 20D 彈性抗撕裂尼龍 100%尼龍),這塊面料擁有彈性、防潑水(DWR)、防風、透氣、輕量的特性,而其中最特別的應該是它在防風與透氣這兩個天秤兩端的特性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和常見的軟殼衣面料差異較大的應該是Pertex Quantum Air™ 使用20D纖維,以擁有彈性的編織法織成布料,在重量上可以取得相當輕量的優勢。而使用100%尼龍材質沒有添加彈性纖維,避免掉彈性纖維容易勾紗或摩擦起毛球的問題產生,整體的耐磨性也是相當的高。
防潑水的效果經過實測,大部分的水珠都在第一時間就滾落離開布料表面,面對小雨的情境可以撐一段時間肯定是沒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Pertex這間布廠在1970年創立於英國,後來2005年由日本三井物產買下,旗下產品都以專業的尼龍布料為主。例如最常見的Pertex® Quantum 是編織結構很密的布料,很常被各大品牌作為羽絨衣、羽絨睡袋或是各類中層衣物的表布,達到防風與蓄熱性的效果。
Pertex® Quantum Air即是在Pertex® Quantum的基礎下,提升了透氣性與彈性、降低了蓄熱性,讓布料可以達到調節體溫的效果。 Mountain Hardwear 旗下另外一件熱賣的化纖填充外套 Kor Strata也使用了Pertex® Quantum Air作為表布,讓溫度調節更好而不易悶熱。
/ Kor Preshell 特點/
• Pertex Quantum Air™ 20D 彈性抗撕裂尼龍面料
• 輕量、透氣、防潑水(DWR)、耐用
• 兩側拉鍊插手口袋與內側口袋
• 可自體收納至外特內側口袋
• 極輕量140g(男生M號)/121g(女生M號)
• 可單穿亦可與中層搭配
/設計細節/
/剪裁/
Regular Fit的標準剪裁搭配上布料本身的彈性,在活動時幾乎不會有卡卡的感覺,而相對風衣的使用情境,相對寬鬆的標準剪裁也讓透進來的風多一些降低不少悶熱感
男款跟女款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女款剪裁多了腰身的設計,像這樣輕薄的外套,女生穿起來也不會顯得像澎風一樣虛胖。
/帽兜/
帽兜的大小適中,臉頰兩側有彈性帶的設計讓帽兜可以剛好浮貼在頭部周圍不易被風吹掉。前面拉鍊拉到最高時,帽兜下緣大約是蓋到下巴的位置,當然也可以選擇讓下緣靠在脖子上。
/口袋/
Kor Preshell 並沒有因為輕量而捨棄了兩側的插手口袋,對於輕裝或是越野跑等行程置放一些小東西相當方便,當然拿來插手也是在理所當然不過了。
外套右邊內側內建了一個網布⼝袋,主要是用來反折收納整件外套使用的,而這個口袋的大小可以輕輕鬆鬆放入一隻6.1吋的iPhone 11,所以如果是外出旅行要放貴重物品也是沒問題的。
/袖口下擺/
袖口一整圈都使用了彈性帶的設計,下擺兩側也是相同的設計,穿脫很方便而且相對拉繩或魔鬼氈的設計來說也更輕量易收納。
/重量與收納體積/
實測我穿的男款S號僅126g,莉莉安穿的女款XS號僅113公克。自體收納到內側口袋時的大小大概就是一支手機的長寬而已,和我們攜帶的輕量防水外套在重量和收納體積上還是有些微的差距,當然重點是透氣性差異很大。
/戶外實測/
這次我和莉莉安在春末時節將 Mountain Hardwear Kor Preshell 帶來O型聖稜線進行四天三夜的實際測試。本來就預期在一整段的稜線上肯定是得被風吹日曬好幾天,再加上相對複雜的路線組成,剛好可以好好試試這件外套究竟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應用機能,但回頭想想卻又默默覺得怎麼每次我們測試裝備都不小心帶到這種很硬的行程裡。
/O型聖稜線/
時間:四月底五月初 / 四天三夜
氣候:第一天小雨,後三天豔陽高照與多雲 溫度:日間溫度約5~25度 海拔:1875~3886公尺
里程:GPX紀錄約35公里 / 行進時間約32小時
D1:武陵山莊 > 池有山登山口 > 新達山屋
D2:新達山屋 > 品田山 > 素密達山 > 素密達山屋 > 穆特勒布山 > 素密達山屋
D3:素密達山屋 > 雪山北峰 > 北稜⻆ > 翠池山屋
D4:翠持山屋 > 雪山主峰 > 三六九山莊 > 雪山登山口
在行程開始前我想先說一個結論:這趟四天三夜的行程下來,日間行進時莉莉安大約有95%的時間都穿著 Kor Preshell,而我則是100%的時間都穿著它,這代表著 Kor Preshell 的控溫性真的超好,幾乎可以全程穿著不用反覆穿脫了。
/下雨天/
第一天的行程由於起登時就已經是在下雨的情況,一開始莉莉安就穿著好整套的雨衣褲行進,一開始上坡沒多久果然就受不了穿著雨衣褲的悶熱感,我建議莉莉安跟我一樣把雨衣換成 Kor Preshell 撐著雨傘走。對於輕量化的玩家應該很熟悉,在樹林沒有風沒有太多樹枝樹幹及風險時,撐著雨傘走是相對透氣且舒服的方式。
換上 Kor Preshell 加雨傘之後,透氣性當然是好多了,而外套本身的防潑水也可以排除掉大部分滴到袖口或下擺的雨水,當然行進一整天,撐著登山杖那隻手的袖口也難逃一濕。但令莉莉安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們到新達山屋脫去雨褲鞋襪、開始整理裝備把睡眠衣物拿出來準備換穿時,他身上 Kor Preshell 濕掉的部分已經都乾的差不多了,這樣的快乾性是我們原先沒有預期到的。
/豔陽高照的稜線上/
第二天後的行程果然如天氣預報一般晴空萬里,在新達山屋不疾不徐曬乾所有裝備後才啟程。由於今天已經在超過三千的海拔又是萬里無雲的曝曬環境,起登時我們就直接把 Kor Preshell 穿上,心想今天總算是可以好好測試一下這件外套的透氣性了。
一路陡上到品田山的路上基本上風不大不小,緩慢的行進速度加上太陽的曝曬,身體還是感受到些微的出汗,那種汗量大概就跟單純穿底層衣時一樣,而這一段穿著 Kor Preshell 走起來並沒感受到多穿一層外套的那種悶熱感,但是對於防曬和防風絕對是有超級大的助益。
比起之前行程若遇到這樣的艷陽,我通常會穿上輕量的風雨衣做防曬與防風(因輕量化並不會特別攜帶軟殼或風衣),但只要行進速度稍快走沒多久還是會感到悶濕,很常得要穿穿脫脫或是拉鍊拉上拉下來調節。這幾天穿下來 Kor Preshell 的透氣性真的控制得非常好,大概就是幾乎忘記自己有多穿一件外套的感覺。
聖稜線大部分時間都走在稜線上,雖然這幾天白天太陽下的氣溫都在20度上下,微微流汗時被風一吹還是會有種背脊發涼的感覺。我們整路全程穿著 Kor Preshell ,很奇妙的是太陽在曬不會覺得悶熱,當陣風吹起時也真的擋得住寒風,對於薄薄一層的輕量外套可以將調節體溫變成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真的讓我們不由自主的驚嘆 Kor Preshell 所使用的Pertex® Quantum Air這塊布料,應用在這樣的行程上說是黑科技也不為過啊。
/經典卻也驚心的斷崖地形/
聖稜線最著名與最令人心驚膽顫的無非就是那鼎鼎大名的品田斷崖與素密達斷崖。在過這樣的危險地形時,所有人都得戰戰兢兢的小心面對。莉莉安對於下這樣的地形比較沒有把握所以選擇人包分離,而我則是選擇直接背著包包先下斷崖並幫忙接送隊友們的背包。
在曝曬的稜線上緩慢拉著扶手繩循著踏點一步步緩緩下降,這時候莉莉安把帽子戴起來阻擋太陽跟強風, Kor Preshell 的帽子有一定的彈性所以低頭找踩點時其實不太會有穿風雨衣時卡卡的感覺,而手部的動作因為布料有彈性加上偏寬鬆的剪裁而相當順暢,三段品田斷崖和兩段素密達斷崖我們都不曾把外套脫掉,還是像上面說的一樣,幾乎忘記自己有多穿一件外套的感覺。
/多層次穿搭/
當然輕薄的 Kor Preshell 並不是萬靈丹,天底下怎可能有一件底層加一件外層就可以搞定整趟行程這麼好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認真黑科技麻煩告訴我們。這趟行程說真的要穿到行進保暖中層的機率真的很低,我想應該只有10%左右的時間吧,但總還是有需要蓄熱保暖的時候。
譬如說當我們從素密達斷崖轉進森林,腰繞前往素密達山屋的路上,或是從北稜⻆轉進至翠池的那個下坡與圓柏純林中,這些傍晚時段或是森林陰影處,氣溫比起稜線低了不少,這次白天行進間最低溫度大約落在5~10度上下,穿上透氣的保暖衣物搭配 Kor Preshell 的防風性能真的是絕搭。
這次我們兩個選擇的行進保暖中層有很大的不同,我比較怕熱怕悶所以選擇透氣刷毛外套,莉莉安則比較保守而且對於防風性還是有所顧忌,所以她帶上常穿上的輕量化纖填充的保暖衣做中層。
Lupo :底層 [羊毛混紡化纖短袖排汗衣] / 中層 [ Polartec Alpha Direct/PowerDry(165g) ]
莉莉安:底層 [薄化纖長袖排汗衣] / 中層 40g/m2填充主體/側邊彈性刷毛透氣布(210g) ]
我的中層透氣性非常好,可以說是沒有表布的刷毛外套,所以搭配上 Kor Preshell 剛好是加上防風表布的概念。而將保暖與防風分開成兩件衣物好處是我可以依當下環境使用不同的組合搭配,像這次的行程來說,九成的時間我只需要防風與透氣的 Kor Preshell 即可,而保暖層在需要時可以加在裡面。
莉莉安的中層不但有40g/m2的化纖填充而且還有抗風的表布,當然在重量上比較重了一些而且透氣性也會比我的中層要差,如果直接穿著中層在稜線上曬太陽肯定是會熱到流汗的。但莉莉安選這樣中層的好處是,冷的時候他可以直接將有防風表布的中層套在 Kor Preshell 外面,而當氣溫升高也只需要將中層脫掉又回到僅有 Kor Preshell 的透氣舒爽,在穿脫上相對快速許多。莉莉安表示,這樣的搭配組合,行進間氣溫5度也沒問題喔。
/中低海拔高溫環境/
最後一天從三六九山莊往雪山大水池登山口行進時,隨著海拔越來越低溫度也跟著升高,這時候莉莉安受不了炎熱終於把 Kor Preshell 脫掉,而這脫掉的兩小時左右就是我一開頭說的那5%她唯一沒有穿著外套的時候了。
熱歸熱,我則是秉持著測試精神想繼續試看看溫度再提升,穿著起來的感覺又會是如何?會流汗是肯定的,尤其背部接觸背包的地方怎可能不流汗,但就這樣穿著一路走到登山口,說真的也沒有那種悶熱感讓你非得把它給脫掉不可的感覺。回到登山口約是25~30度左右的氣溫,若不是上坡路段或是劇烈運動我其實是可以穿的住的。而當我們完成這趟神聖的稜線後,享用甜蜜的果實時(雪山登山口販賣的冰淇淋和現磨咖啡),剛剛流過汗的背部早已全部乾透了。
/結論/
原文官網寫著 “你可以稱他是一件超輕量軟殼衣或是超透氣風衣,又或者 Kor Preshell 就是一件多功能性的彈性外套。” 究竟要把它當成軟殼衣還是風衣似乎也沒這麼重要了,我們認為他是一件輕薄舒適又相當容易搭配使用的外套,無論是穿著或是帶在身上幾乎毫無負擔,而且舒適的程度甚至會忘記有它的存在。
輕量、彈性、防潑水、可自體收納這些規格上的事情對 Kor Preshell 來說其實都是小事,真正讓我們印象大好的是他在抗風性與透氣性間真正的取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所以整趟行程行進間我完全沒將他脫下來過,如果再善加利用他的特性搭配上適當的透氣保暖中層,相信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山徑上都非常適合,而且出場機率極高。
適合行程:
- 三季百岳/ 四季非百岳登山行程
- 氣溫5~25度下搭配中層使用
- 秋冬山徑越野跑
- 大岩壁攀爬/戶外攀岩
圖文 / Lupo
▸點擊前往 Mountain Hardwear 的官方 FB:Mountain Hardwear Taiwan
▸點擊前往 Mountain Hardwear 的官方 IG:Mountain Hardwear Taiwan
▸Mountain Hardwear 全台通路資訊
▸Mountain Hardwear 網路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