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起來,這不是一起離奇的山難,但這起事件被稱作「登山史上無可比擬的慘痛山難」,因為共有 9 人在單次登山過程中喪命,其中還包含了經驗豐富的多名雪巴,震驚當時所有登山界的人士。
▲圖片/Reddit
先說說故事發生的背景:南迦帕爾巴特峰(Nanga Parbat),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自由克什米爾地區,海拔 8,126 公尺,高度排名世界第九。Nanga Parbat 在烏爾都語中有「赤裸之山」的意思,因為在那附近,沒有任何一座山峰高於南迦帕爾巴特峰。
一般來說要登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從基地營網上有兩個難度極高的攀爬路線,分別是位於南面的魯泊爾岩壁,這是世界上標高差最大的岩壁,達 4,800 公尺,以及西邊的迪亞米爾岩壁,雖然簡單一些,但仍舊不容小覷。
南迦帕爾巴特峰在 1930 年代吸引了許多登山家躍躍欲試,但是你知道嗎?這座山峰要直到 1953 年才成功由登山家赫爾曼.布爾(Hermann Buhl)登頂,而且是單獨不戴氧氣罩站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頭,並留下冰鎬紀念。但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人成功登頂過,甚至還導致 31 名優秀登山家葬送生命,其中包含了 1937 年德國團 16 名登山家被雪崩奪走生命的慘痛事件,以及我們這次要介紹的 1934 年山難事件。
因為地形險惡,且攀登難度極高,南迦帕爾巴特峰因而有了「殺人峰」的稱號。
事發經過
1934 年,由納粹政府全權資助的德國遠征隊,一行共 16 人,他們滿懷抱負,希望能成功登上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頂。但這趟遠征一開始就不是很順利。率先抵達八號營的 Peter Aschenbrenner、Erwin Schneider 決定先行撤退到四號營,有三名雪巴 Pasang、Nima Dorje、Pinzo Norbu 只抵達七號營而無法前進,甚至陪伴他們度過漫漫長夜的只有一只睡袋,沒有任何食物跟水。
遠征隊的三名隊長 Willy Merkl、Willo Welzenbach、Ulrich Wieland 連同其他 8 名雪巴則奮力到達八號營下方紮營過夜,而其中一名雪巴 Nima Norbu 在此喪命,初判原因是因為高海拔引發的肺水腫。有三名雪巴 Ang Tsering、Gaylay、Dakshi決定在此再過一夜,其他人則決定盡早撤退。
▲圖片/Twitter
三名隊長將四名雪巴 Kitar、Pasang Kikuli、Nima Tashi、Da Thundup 送往六號營後返回七號營,不幸地,隊長之一的 Wieland 在距離七號營幾公尺處喪命。結果這四名雪巴在前往六號營時迷了路,被迫在一處洞穴過夜。在他們不遠處的是前面提到的只到七號營無法前進的另外三名雪巴,他們也在前往六號營時因為大雪而困在另一處洞穴中。後來這七名雪巴會合,但在抵達五號營前,Nima Dorje 及 Nima Tashi 兩名雪巴不幸喪命,Pinzo Norbu 則在抵達帳篷前倒下。剩下的四名雪巴則奮力抵達四號營。
而在他們上方剩下的人並沒有好過到哪裡,先前決定再待一晚的三名雪巴,Dakshi 死在七號營上方,剩下兩名雪巴則試圖下降到七號營,他們發現兩名隊長 Merkl、Welzenbach 命懸一線,四人待在七號營帳篷裡,兩名雪巴不斷說服兩名隊長要趕快下降撤退,但 Welzenbach 撐不到撤退,當晚就死在帳篷裡。隔天三名僅存的人開始撤退。
剩下的一名隊長 Merkl 在路上體力不支且精神崩潰,雪巴之一 Gaylay 決定留下來陪同,另一名雪巴 Ang Tsering 則趕快下降求援,最終他成功抵達四號營,在暴風雪中等待救援。而 Merkl 與 Gaylay 等待不到救援,一同喪生。
最終整個德國遠征隊共有 9 人喪命,包含了三位隊長以及六位雪巴,都是因為低溫導致的高山症、肺水腫、腦水腫而死亡,存活的幾名雪巴與隊員也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傷。
1934 年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山難是登山史上最慘痛的山難之一,而後在 1937 年發生的 16 人滅團山難事件也震驚世人,更讓大家對南迦帕爾巴特峰懷抱崇畏之心。
資料來源/Mark Horrell